
材料准备
操作台和医院场景标签、医生帽、护士帽、医疗工具、医院标识、就医流程图、医院科室标识、就诊卡、挂号单、诊疗记录单、化验单、药盒、药片等。
游戏过程
1.回顾看病的生活经历,丰富主题认知
幼儿一起回顾,平时去医院时,医生是怎么给病人检查身体的。
2.明确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的职责和就医流程
病人看病时,需告知医生自己哪里不舒服;医生需询问病人的病情,对症给出处理建议;护士负责给病人打针、做护理、安抚病人的情绪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病人就医流程:挂号-候诊-看病-检查-取药-回家。讨论医生就诊流程:询问病情-检查病人-治疗。
3.自主游戏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进行游戏。“医护人员”准备好医疗用具,做好环境卫生,等待病人。病人进入医院后,在护士的接待下排队挂号、候诊、检查,病人根据医生的建议去药房拿药,或去诊疗室治疗,最后出院。
4.经验分享
幼儿可以给大家讲讲治病、看病的经验,讨论、交流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提升有关医院的经验。
观察要点
重点观察扮演医生、护士的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地使用医疗用具,为病人看病;观察扮演病人的幼儿是否能够配合医生看病,大胆描述身体哪里不舒服。
指导建议
1.选择角色时,虽然中班幼儿已经可以自己协商分配角色,但在游戏中往往没有人愿意当病人,因此,幼儿因为角色分配发生争执时,教师可以介入指导。如教师以病人身份介入游戏,主动示范,还可以引导幼儿设定游戏规则,轮流扮演病人。
2.幼儿游戏时,教师需注意观察记录各角色在游戏中的表现。如医生的服务态度,使用医疗用具的方法;护士护理病人时是否有耐心和爱心 ;病人是否按序就医,保持安静等。
3.当幼儿具备一定的游戏水平时,可鼓励幼儿增加角色、材料,进而丰富游戏情节。如增加角色“药剂师”、增设手术室等拓展急救情节。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