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文字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7-12
关注
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布妞1岁8个月左右,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生活常用词,比如她想帮忙扫地,会说:“妈妈,扫把,我来。”渴了时会说:“喝水。”
偶尔也会蹦出一两个句子,比如吃饭会抢着说:“我自己吃。”
那时候我跟宝爸开玩笑说,这下好了,小宝宝终于有“说明书”了,她饿不着也渴不着了。
邻居家有个小男孩,比布妞大半岁。宝妈带他来玩时,他基本不怎么开口。宝妈教他叫我“阿姨”,还需要拖着长长的音“阿~”“姨~”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而旁边的布妞,嘴巴却像个发动机般,词和句子蹦个不停。
到了2岁,布妞更是语言大爆发。从简单的句子“我要喝水”,到已经能说稍微复杂的长句:“妈妈,我的衣服弄脏了。”“你看,鸟儿住在树上。”“我要把玩具装起来。”
而邻居2岁半的小男孩,还是只会说一些日常的词语,无法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邻居宝妈有些忧心地问我:“男孩说话晚,是真的吗?”
我告诉她,其实不管男孩女孩,他们1岁半左右,都会进入词语爆发期,2岁左右,则会进入句子爆发期。3岁前,是孩子学说话的关键期。
她问我是否有刻意锻炼布妞学说话
其实我也并没有特别在意布妞学说话这事。如果说锻炼,那也只是我学了心理学,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能用对方法进行正确地引导而已。
很多父母不怎么重视孩子说话,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而我见过好几个小孩,进入小学后,依然不怎么会说话,或者说话不太利索。
他们已经错过了学说话的最关键时期,即便以后长大,可能也会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
《发展心理学》指出:
孩子在1岁半时,能说50-60个词语;2岁时,进入句子爆发期,开始说复合句;3岁时,能掌握1000个左右的词汇,并且掌握母语的基本发音。
孩子说话敏感期,会持续到6岁,而0-3岁,则是孩子学说话的最关键阶段。如果父母不重视这3年,以后可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别人正常的水平。
所以,我们不能“等”孩子自己学会,而要跟孩子进行大量的话语输入,他才能输出。
比如布妞一位小表姐,比布妞大2岁,但她说话还不如布妞流利。不用问也知道,这肯定是家长平时跟孩子交流太少了。
孩子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她又哪来的语言大爆发?
后来带布妞去她家玩,更是证实了我的猜想。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手机的玩手机,与孩子几乎没有交流。
这样的互动方式,又怎么可能培养出一个“能说会道”的娃?
如果孩子自身发音器官没有问题,却存在说话落后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平时跟孩子交流互动太少了。
有些父母说:“我平时跟孩子互动也挺多的啊,他怎么还是说话跟不上呢?”
心理学上认为,我们跟婴幼儿说话,需要稍加注意一下表达的策略和技巧。
布谷妈总结几点,分享给大家:

一:说眼前的事儿

我们跟孩子交流时,尽量着重于眼前的事情。有实物结合,孩子能学得更快。
比如在家可以指着实物告诉宝宝:“这是桌子”“椅子”“碗”“扫把”等等。说完,你也可以给孩子时间回应,让他学着你说。
出门可以告诉孩子:“这是樟树”“小鸟”“天空”“白云”“池塘”等等。
孩子最开始的记忆方式,是将物体以图片的形式储存在大脑。当他下次再看到,脑海里就会出现对应的图片:“这是桌子。”
孩子在1岁半之前,适合多教这样的词语,让他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生活词汇。等到了1岁8个月左右,就能慢慢说句子了。

二:短、慢、多重复

我们跟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说话,要掌握几个要点:“句子要短,语速要慢,话语多重复。”
我们跟孩子说话,尽量说短句。
什么是短句呢?
“这是桌子。”够短吧?或者你可以加一点修饰:“这是黑色的桌子。”这样短的句子,就够了。
不要一句话说起来绕好几个弯:“这是20年前你舅姥爷家的外甥女请她远房亲戚花了好几个月功夫特意为我定制的黑色楠木桌子。”
宝宝听了这话,可能都得翻白眼:“麻烦说人话。”
另外,语速也要慢。
慢速,是指用较慢的语速说出话来(不是拉长每个词的发音),比如慢慢地说:“宝宝。”
慢慢地讲,让孩子听得更仔细,他也就能记得更清楚,发音不含糊。
还有就是,一句话跟孩子多说几遍,重复地说。
婴幼儿期的孩子,学习方式以重复为主。一句话,只有重复听、重复说,他才能跟着说清楚,说明白。

三:多种场景互动

孩子说话晚,是因为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太少了。这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都没有,又怎么做饭呢?
我们只有平时跟孩子多个场景互动,多交流。孩子在和表达的过程中,才能大量积累并且语言大爆发。
很多父母跟孩子互动,只局限于家里那点地方,这就导致双方交流有限。但家长却忘了,借助绘本,是最好的多场景互动方式,
我在布妞6个月左右,就开始给她读绘本,既增加认知,又在绘本的互动中,鼓励她开口。
0-3岁是宝宝学说话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很大程度决定他以后的说话方式、表达能力。
孩子2岁时,能不能迎来语言爆发期,关键就在于父母是否常跟孩子互动,有没有对宝宝进行大量的多场景语言输入。如果我们用以上3个方法每天与孩子多交流,相信你的宝宝,也会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娃~
来源:布谷妈妈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76
0
0
分享
评论
(0)
0.0400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