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技术活儿。能够做到既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能在情感上更进一步,这确实需要很大的技巧。如今很多小朋友经常得到鼓励和赞赏,但却接受不了一点批评,轻则不理不睬,重则大哭大闹。赞赏当然重要,但通过批评进行成长的过程不可或缺。
当孩子犯错误的那一刻,其实他们内心是受惊的,如果父母马上过来批评他,不仅不会让孩子犯错的行为减少,反而会增加发生的机率,可以问孩子这8个问题: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
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孩子回答完上面那个问题,就可以问他:“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理解真实的后果。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孩子一般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
1、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越简单越客观越好,并尽量不用“你”开头。
正例:你现在不愿意说话,似乎有点生气,又有点委屈,能和妈妈谈谈吗?
3、说出你的感受和期待,也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不满。
正例:如果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不高兴。
4、讨论方案。以改善和修正的方法来替代惩罚,告诉孩子如何弥补自己的失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替代惩罚。
反例:沙发有一堆橘子皮,又是你丢的吧!再这样,就罚你清洗沙发套子,还有一个礼拜不能看电视。
正例:看到沙发上有吃的东西我很生气,橘子汁弄在沙发上很难清洗,现在我想知道怎么补救,你能帮助我清理沙发和橘子皮吗?
1、责备和问罪:“你又没有洗手就来吃饭,告诉你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
2、谩骂:“今天这么冷,你就穿一件薄夹克!天气冷暖都不知道吗?!”
3、威胁:“你再和同学打架,我就把你这个月的零花钱都扣光,还不许你玩电脑。”
5、说教:“你觉得上课睡觉做得对吗?你不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有多重要!(以下省略一百五十字……)”
7、比较:“你怎么不像你们班大队长那样,他门门成绩都那么优秀,人缘还那么好!”
8、讽刺挖苦:“这就是你明天要带到学校的作业吗?也许你老师看得懂你写的天书,我可看不懂。”
9、警告:“好好骑车,别顾着耍酷!你想摔下来吗?”
10、预言:“你竟然对我撒谎。知道长大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吗?没有人相信你!”
对一件事情,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特别是做妈妈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唠叨。他们越不愿听,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唠叨起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过度,你可以针对问题,提炼观问题的关键点,简单明了地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
批评孩子做到“点到为止”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让孩子自己有时间去思考和反省,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来源:Grace在家早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