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语道:“民以食为天。” 中国人特别重视孩子的饮食,因为饮食,营养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大脑的发育。
做妈妈的总是绞尽脑汁能让孩子多吃一口。这种爱心实在可嘉,但方法也很重要。
它影响孩子对食物的态度,情商的发展,影响孩子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自信力及智力的发展。
一种享受叫吃饭
我们常常看到妈妈一手端着碗,一手拿着勺追着孩子喂他吃饭。
有的甚至因孩子不好好吃饭而打骂孩子——哎,反正家长是“不择手段”地让孩子多吃一口。
本来吃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一种享受。很多家庭,饭桌成了孩子和家长的战场。
我们都知道,宇宙万物都有律,按照规律去做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人的生命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早在一百年前,蒙特梭利就提出每个人一出生就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和在爱与自由的环境里发展的能力。
人会饿的,吃了饭,这种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冷了,穿上衣服就保暖了,身体就舒服了。
婴幼儿胃口发展规律
同样婴幼儿身体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并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孩子的饭量和他身体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
孩子出生的重量一般是取决于妈妈的身量大小,子宫环境和基因;如果妈妈较小,爸爸身量比较大 ,因基因的缘故,孩子出生后营养好,孩子会在出生后一个月里比一般的孩子长的快。
新生儿好像一直要吃,体重也长得快。孩子六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两倍(7-14磅),一岁时是出生时的三倍——21磅。
第二年,一岁到两岁没有胃口,长得也慢。体重增加比较慢,两岁时大约28磅。两到三岁更慢,大约32磅。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一段时间没有胃口,不是他不听话,除非孩子是生病了,否则不要过分担心。
我们每个人的胃口大小不同,主要的是确保孩子有足够的营养。父母在给孩子预备食物时要参照食物金字塔的比例。
孩子三岁以后,父母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个自家或孩子自己的食物金字塔,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商店去购买,一起坐下来定下月或下一周的菜单。
让孩子在他的食物金字塔里按比例选各类的食物。这样孩子自己选择的,通常会喜欢吃的比较起劲。
可以和孩子一起有个约定,食物做好了,即使不喜欢也要尝两口,特别是没吃过的食物。如果试了两口还是不喜欢那就可以不吃。
拿捏准孩子的饭量
另外,给孩子盛饭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太多食物。给孩子刚好的,他能吃完的饭量。
有的家长,特别是妈妈,自己吃一小碗饭,却逼着孩子吃一大碗,这是为难孩子,有的甚至是虐待孩子!有时孩子说吃饱了,大人就说你没吃饱,一定要继续吃,这是不相信孩子,不尊重孩子。
想想看我们成人世界,好朋友们一起去吃饭,有的人饭量大,有的人饭量小。
吃饱了,就是再好的佳肴也不想吃了,吃没吃饱,最清楚的就是自己,什么时候停下来不吃了,应该自己决定。
如果你吃饱了,你的朋友强迫你继续吃,或你不爱吃的菜,你的朋友说这菜有营养而强迫你吃,那你是什么感觉呢?
是不是感觉对方不尊重你,不给你自由?同样的,孩子吃好没有他自己的肚腹会告诉他。
吃饭穿衣不只是关系到孩子的温饱问题,这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蒙特梭利观察到很重要的现象是孩子们喜爱工作的律。孩子们通过工作来构建自己。
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完成一项他自己选择的工作后,他会出现满意,平静,安息的神态。
所有消极,敌意,粗鲁的行为都消失了。从小就给孩子自由,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父母的角色
孩子九个月大的时候他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会一起配合孩子会捏的动作。这时,就可以给孩子一些小麦圈等食物让孩子自己抓着吃。
一岁半左右就示范给孩子如何用勺吃饭。孩子通过做事来提高自己,并享受其过程。
我们成人常常是为了自己方便,而不让孩子“自己来”。我们没有意识到:教孩子自己吃饭,洗漱,穿衣比喂他吃,帮他洗漱,穿衣是更辛苦,更困难的事,也需要更大的耐心。
但是前者是教育者的工作,后者容易的工作是仆人的工作。我们要把这些害处告诉那些优越家庭背景的父母。不必要的帮助对孩子自然发展是障碍。
孩子通过自己吃饭穿衣,可以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秩序感,专注力和独立能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并且手是打开心灵,大脑的钥匙,手越用,脑越灵,对孩子智力的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吃穿是身体的需要,是关系到人的生存的问题,所以也是最基本的教育。
来源:Grace在家早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