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6-10
关注

何谓幼儿园活动?幼儿园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不是跟着固定的教材教授,也不是有预知结果的课程,而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幼儿的探究行为作为有力保障,是师、幼、家的共同冒险。而在这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是造梦的男孩女孩,老师、家长的支持对于幼儿梦想的实现至关重要。

在这所幼儿园里,孩子们生发了造池养鱼的小梦想,在园长、老师、家长的共同支持下,孩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真的在幼儿园里修建起了池塘。我们一起来看看造池梦想的实现之旅……

*注:案例选编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大班 刘君《沙池变小池——一场沙池改造梦正在上演》)

01

“造池”小梦想

经过一个寒假,养在孩子们上学期制作的鱼缸里的鱼死掉了大部分,孩子纷纷讨论着金鱼死亡的原因并开始商量着接下来该如何照顾这些鱼。这时候小月月说道:“鱼在鱼缸里死了,我们可以把它养到幼儿园嬉水池里去,还可以好好地照顾它们。”

月月的这一提议获得了其他小朋友的一致同意,于是孩子们把想要将鱼放进嬉水池的想法告知园长。可是由于夏季嬉水池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场地之一,所以园长并没有同意孩子们的提议,并建议孩子们想一想在幼儿园哪里有更合适的场地。“征地”的失败不仅没有打击孩子们的兴趣,反而引发了孩子们要为鱼儿造一个池塘的小梦想。

教师分析

02

小池塘场地初选

造池的提议一经提出,孩子们与老师从幼儿园大门口到园内的各楼层,带着疑问寻找可利用的场地,每选址一处,孩子们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考虑到各种因素,孩子和老师们共同筛选出沙池和四楼平台的两处场地。

在海选出两处场地后,孩子们再次向园长征地并说出在这两处选址的原因。

赞同选址在沙池的玥玥:“我们可以将五个小沙池连起来,还可以做得高高的,这样就可以养更多的鱼,还可以防止野猫。”

赞同选址在四楼楼顶的小蝌蚪:“四楼楼顶阳光充足,我们可以用砖做一个池子,金鱼还可以呼吸。”

经过孩子们的一翻“博弈”后,园长最后决定暂时将沙池批给孩子们使用。但是园长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要孩子们提供土地征求书,才能正式将土地批给孩子。于是孩子们回到教室后,迫不及待地开始设计起了各式各样的土地征求书。

教师分析

03

设计各种土地征求书

设计之初,孩子们就“如何呈现征求书”的问题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确定设计草图,结合草图告知园长下一步改建沙池的想法。方案确定后,我再一次带领孩子们实地考察沙池地貌,为下一步设计打下基础。

考虑养更多的鱼,以及防止野猫的问题,大部分孩子设计出连接沙池并垒高的草图,表示可以用水泥、玻璃等材料来修建;部分孩子有设计出防猫、禁止钓鱼、监控等标识;还有的孩子设计出沙池内部的装饰。设计完成后,通过孩子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可行性最高的草图。

土地征用草图选定后,孩子们再一次找园长妈妈征地,并结合草图各抒己见。

馨悦:“外面砌一层砖,可以防止野猫爬进去吃鱼。”

思明:“可以用混凝土把砖连起来。”

基于孩子们设计的草图,再加上出于安全隐患问题园长提出的建议,孩子们最终讨论决定将方案改为在沙池内部造池养鱼。经过孩子们的一番努力,园长最后同意将后操场的五个小圆圈沙池批给他们,这可把孩子们高兴坏了。

教师分析

我充分尊重孩子的游戏意图,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

04

池塘雏形诞生

要开始造池了,孩子们都异常兴奋,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悦悦:“先把沙挖出来,再做形状,我们要做一个爱心。”

涂涂:“我们打算先画一个三角形,再把里面的沙挖空。”

讨论完成后,孩子自己三两组队,利用小斗车、小铲子挖沙、运沙,纷纷开始行动起来,这期间也不乏许多趣事。造池之初,孩子们用周围各种能用的“道具”测量沙池的深度:有的用花茎测量,有的用木棍和卡片测量,有的用手掌量,还有的数着沙池外部的小方格子,并记录着有“5”个格子深,有的还记录着有“2”张卡片那么深……过程中,孩子们还“考古”到了很多宝藏:蜗牛、石头、植物、果核等,并把五个小沙池定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

当孩子们把沙池的形状设计好以后,新的问题出现了。一天,沙池被雨水“侵袭”,孩子们辛辛苦苦做的形状被毁于一旦。孩子们也由此发现沙池无法固定,容易被外界的力量破坏,并确定了先关水再确定形状的新方案。

其他沙坑孩子们保留了原有形状,而关于2号坑,小朋友仍然想坚持做一个长方形的池塘,用沙自然是不行的,孩子们于是把做长方形池塘的目标指向了木工坊,利用木板、钉子、热熔胶等动手制作一个长方形的小池塘。

教师分析

提开放性问题,提供丰富的材料

05

关水遇难事

>>>>

问题一:用什么材料能关住沙池的流水?

经历雨天和洞洞实验,孩子们想到了必须要关水一关键环节。怎么关水?利用什么材料?孩子们也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倩倩:“可以用大石头把洞口堵住。”

其他:“不行,水会从石头缝里流走。”

涂涂:“那可以用玻璃盖在上面。”

思明:“其实我们可以用木板和钉子把洞洞堵住。”

……

带着问题,孩子们与家长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根据孩子们的讨论,并考虑到安全与可操作问题,确定了黏土、玻璃胶、木塞、木板和钉子、防水布等几种材料。每个小组根据自己需要自行选择材料关水,大多孩子选择了木板、木塞和钉子,孩子们都认为这样可以堵住流水的小洞。通过几天的实验比对、观察,最终孩子们发现利用防水布才能关住水。

孩子们通过交流与讨论,总结了前期的经验。家园互动丰富了幼儿对医院结构和建筑工地的认知经验。自主分组,计划活动,设计图纸,制作海报,分享海报,让大家明确分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

问题二:如何确定需要多大的防水布?

沙池有多大?防水布需要多大?是和小池一样大还是比小池更大?这一次孩子们认为需要用到量尺才能得到精准的数据。经过测量与估算,孩子们得出小沙池基本上在5060厘米之间,且多次试验,孩子们认为防水布必须比沙池大出1015厘米才能关水又好看。最后孩子们利用和家长一起准备的各式大小的石子,铺在小池子的里面和外面,把防水布固定好。

>>>>

问题二:防水布会鼓起来怎么办?

防水布固定好,孩子们就开始关水了。可是在关水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防水布有鼓包现象,菲菲说:“肯定是在水里泡久了。”为了支持孩子们更好的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这时我拿出教室里的天平并放上不相等重量的物品,引导孩子们思考“天平为什么会倾斜?”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发现了防水布鼓起来的原因,将石头的位置进行重新摆放,尽量做到每一边的石头能够对等,防水布再也没有鼓起来了。

教师分析

而我始终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和解读他们的行为,并及时给予支持,

06

装饰小池塘

池塘修好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带一些好看的装饰物把小池塘装饰得更漂亮一些:

倩倩:“我要在里面布置10颗海草、8颗宝石、5只蜗牛,还有热带鱼。”

涂涂:“我要在里面栽一棵树,就像太平洋一样。”

悦悦:“我要放一间小房子进去,这样小金鱼一家就有睡觉的地方了。”

小雨:“幼儿园的小花也可以进行装饰,我还要放一个机甲战车进去。”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同家长查阅到的资料购置了各种小鱼放入小池塘,增添了各种装饰:思明的妈妈还给孩子们送来了一对小乌龟,有的小朋友带来了奥特曼,“小奶牛”“大恐龙”……一时间,小池塘被孩子们装饰得格外漂亮。

由于疫情影响,不能邀请到家长实地参观,于是我把活动的录音、视频、图片等相关资料和家长在微信群进行了交流,同时在这过程中,我也和孩子及时分享交流每一个活动过程,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积累总结经验。

✦ 顺应天性,助推孩子梦想实现

整个活动的开展都是源于幼儿兴趣,这种兴趣能促使他们较长一段时间参与活动中来。在这过程中,孩子们他们认识了各类池塘、成功征用建池场地,又进行挖沙造池、关水测试、装饰池塘等沙池改建工程,每一次活动都是基于之前活动的深入探究。作为教师,要注重顺应幼儿兴趣,支持和引导他们开展活动,支持他们做梦的男孩女孩。

✦ 思做相结合,教师提供持续支持

充分给予幼儿自主思考探索的机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游戏意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使得活动进一步深入推进。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观察者的角色,及时捕捉幼儿的问题时刻、惊喜时刻等等,进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推进活动,同时让幼儿在这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成就感,并能从中总结积累经验。

来源:读懂儿童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098
0
0
分享
评论
(0)
0.0767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