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2、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孩子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孩子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孩子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3、运动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 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孩子产生不满情绪,自然 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不要轻易干涉孩子,在孩子最初要自己做什么的时候,不妨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指导。如:
试着给他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拼拼拆拆;引导他创新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既满足了他的好奇心又满足了他渴望动手操作的愿望,他一定大为开心。
当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特别是当他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事情时,如要求自己穿衣服、洗脸等,请及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会使他体验到成就感和愉悦感,也能避免“不听话”行为的产生。
2、及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对某些物品感兴趣时,他会不顾一切地想得到,还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这时你不能粗暴地制止,而是提出一些他更感兴趣的建议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及时带他离开目标物品的出现地。比如当孩子非要拿桌上的水晶球扔着玩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皮球。并带他到另一个房间,陪他一起扔着玩。
3、树立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 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4、建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但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 “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
5、用正确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用何种方式与孩子交流,直接影响他的行为表现。建议多用正面而积极的话语。比如不要对孩子说“不要把花捏碎了”,而说“这花朵多嫩呀,孩子要用手指轻轻地碰它”。不要使用“不”字,因为“不”字会吸引他的好奇心,加剧他想尝试的欲望。
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语。比如他在超市看到了一个和家里一模一样的玩具时,他非认为那个就是他的,非要拿回家去,这时可以对他说,“孩子,小汽车想妈妈了,它想趁着你不玩的时候,回家看妈妈。”这样和孩子交流,他就不会赖着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