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3
关注

    孩子胆小的原因:

       1、孩子的生活圈子过于小。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特别是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幼儿园,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小

  2、家长喜欢吓唬孩子。有些孩子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如哭闹或不好好吃饭时,家长就用孩子害怕的语言来吓唬他,说“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让老虎吃了你”;还有的孩子不睡觉,大人藏在门后学老猫叫;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长怕孩子弄脏衣服,说“泥里有虫子咬你的手”,用这些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胆小怯懦。  

  3、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到公园时去玩耍,不让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孩子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这也造成胆小怯懦。

         4、受到外界的惊吓:大声音、从高处坠落、突然变化、突然接近、疼痛、孤独等都是危险和受伤害的信号,是引起惧怕的天然线索。

        孩子胆小怎么办?

        惧怕是一种有害情绪,和恐惧一样,对孩子都是有伤害的。由惧怕伴随而来的退缩和逃避,会促成孩子胆小和怯懦的个性。那么,如何让孩子变得勇敢呢?

        1、弄清孩子胆小怕事的真正原因

  有时害怕是由其他情绪转化而来的,诱发的对象并不是最初的原因,不是真的“胆小怕事”。例如,宁宁因为期望从小朋友那里拿回自己的玩具而痛苦,痛苦会激起害怕,是害怕的真正原因。遇到孩子胆小怕事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好好查找分析原因,这样才可以“对症下药”。

  2、创造民主、自由、轻松的交往环境,使孩子形成依恋的安全感

  依恋对象的存在可以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使他广泛地、适应性地去探索周围事物。安全感成为儿童与别人交往和探究物理环境的“安全基地”。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自由、轻松的交往环境,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形成主动交往的自信心。对于宁宁这样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产生“社会退缩”的孩子,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同伴(其他小朋友)对其进行帮助,只有在和同伴的互动中,他才会认识到如何改变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学会与同伴相处,渐渐的,他会发现和其他人在一起是多么快乐!

  3、改变孩子错误的、不确定的认识

  孩子的害怕与他不正确的认知有关,所以要设法帮助孩子认识这种错误的想法,学会自我监察害怕行为的发生,教会孩子用新的认知去塑造新行为。这里关键是帮助他根据事实去分析他的想法与现实差异。比如宁宁可能觉得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安全的,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帮他认识到和其他人在一起一样很快乐,其他人也是一样地爱他。

  4、设置积极的情境

  所谓对抗性条件作用,是把一些能够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让孩子多多看到其他小朋友们在一起时玩得有多开心,让他知道和小朋友在一起和与家人在一起一样,可以很快乐。这样他就会体会到,不是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才有快乐。

  5、树立好的榜样,给孩子战胜惧怕的平台

  你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很多不该表现的惧怕行为,给他不恰当的暗示。你不应该只让孩子勇敢,而应时刻把战胜惧怕心理的一方面表现出来,让他认识到可怕的东西是可以战胜的。

  同时,你也不能责备孩子:“这么胆小怎么可以?”“不许怕这怕那的!”这些无条件的要求会让孩子更加紧张。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平台,让他通过信任父母,继而做到信任自己。

        孩子胆小的几种现象:

         1、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

  在孩子上床睡觉的那一刻,孩子会说:“妈妈,开着灯,我害怕在黑屋子里睡觉。”妈妈会想,是不是有谁吓着孩子了,或是有谁给孩子讲了恐怖故事。确实是这样,所有这一切都会使孩子产生怕黑的感觉。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叫他胆小鬼,这会导致孩子自我封闭,纠缠在恐惧和不安中。妈妈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在隔壁,没有什么好怕的。”通常孩子能够得到大人的支持,就会平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睡眠上。如果孩子还是不能安静下来,那就最好给孩子装个方便开关的小灯,嘱咐他在快要睡着前自己关灯。或者给他一个玩具小手电,这样在黑暗中,他也会感到自信。

        2、遇见小动物惊恐不已

  在感觉方面,成人和孩子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成人积累了生活中的经验,哪些东西是软的、带刺的、光滑的,或者是坚硬的……但孩子不行,他所遭遇的一切都可能是第一次,他无法判断会不会伤害自己。

        对策:对于一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之前肯定会感到惊恐,会大声呼叫妈妈保护自己。这时妈妈要主动给孩子介绍这个新朋友,不要故意避开,不然类似事件还会发生。不妨对孩子说:“这是毛毛狗,你看它的毛很柔软,样子是不是很可爱,来,摸一下,它很乖,不会咬人的。”

        3、见了生人就会哭

  有的孩子很怕生人,与生人交往时就不安。有时梦里也会无缘无故地抽搐、呜咽或哭泣。

        对策:先不要把陌生人介绍给孩子,而应该先把孩子介绍给陌生人,同时要抱着孩子。通常孩子在妈妈的怀里,相识的过程才会愉快和平静。还可向孩子解释,来人是妈妈最好的朋友,他的小朋友以后可以跟你一起玩,使孩子自然地、充满信心地面对陌生人与事,不会发展成不可抑制地恐慌。

        4、见水就想逃出来

  把孩子放到浴缸里,或者游泳,他就会害怕,就会哭泣,就会挣扎着离开。这是因为洗澡时,有些感受会让他感到不舒服,譬如水从头上冲下来的时候感到喘不过气来;刚下水时孩子会觉得水冷等。

        对策:首先,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制他洗澡。如果他怕水,就不妨从小环境开始,譬如孩子拒绝去浴池,就换在卧室里洗。可以在水盆里放个玩具,让孩子蹲在外面玩,过一段时间,以游戏的方式把孩子放进水里。游泳时要选择舒适的地方,如露天游泳池,那里的水经过一天的阳光照射,就像温水一样,孩子会感到舒服而不再怕下水。

        5、怕打针

        看到医院的护士尖尖亮亮的针头就那样“毫不留情”地向自己的皮肤伸过来,孩子们少有不大声嚎啕的……

        对策:打针之前,妈妈可以轻轻捏一下孩子的鼻子轻拍一下孩子的脸蛋,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感到稍稍的随意而放松,要知道,孩子的肌肉越是绷紧打针时就越疼,接着,妈妈把孩子他抱在怀里,深呼吸一口气紧紧地搂孩子一下再呼气放松孩子一下,这样也能起到减缓孩子压力的作用。其次,让孩子哭吧。因为,当孩子大声哭泣后,能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妈妈不要怕孩子哭。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孩子胆小全攻略》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67
0
0
分享
评论
(0)
0.0410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