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直击:中国父母总觉得孩子应该服从大人的意见,听从大人的安排。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德国父母却觉得一个孩子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需要,可以拒绝父母的一些要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具有自我精神和独立意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向德国父母学习,在培养孩子自我精神上多花些心思。
鲁尔克恩教授带着鲁恩和利恩来到我们家做客了,这两个小家伙一看到我们家有很多中国的玩具,就十分感兴趣。
“姐姐,太太,我可以玩那些玩具吗?”
“当然可以!”
在征得欣欣和我的同意下,两人高兴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时候,我就坐在一边和他们聊天,以免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冷落。
在聊到未来志向的时候,鲁尔克恩教授示意我不要说话,然后他问鲁恩和利恩:“亲爱的,你们长大之后愿意和我一起学习数学吗?”
听到爷爷的问话,鲁恩和利恩都站了起来,不过两个人的表现却完全不同。鲁恩对于爷爷的这个问题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显然他对数学没有兴趣,可是他怕一旦拒绝了自己的爷爷,爷爷会不高兴,所以他一直低头不语。
而利恩则一副快人快语的样子,刚刚站起来就对爷爷说道:“不,爷爷,我不跟你学数学,我要和王太太学习中文,然后到中国去。”
“哈哈哈,好,利恩,我答应你!”我附和道。
“鲁恩,你为什么不回答呢?”鲁尔克恩问道。
“我……”鲁恩还是没有说话。
“好了,我知道你的答案了,你的沉默已经给了我答案:你不喜欢学习数学,对不对?不过,你如果能够响亮地对我说声‘不’,我会更加高兴。以后,你应该像利恩学习,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敢拒绝大人的要求。你要明白,即便我是你的爷爷,哪怕你的父亲、母亲、老师都没有权利勉强你去做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教授一脸严肃地说道。
“要孩子敢于拒绝大人的要求,怎么这样教孩子呢?”我不解地问。
“是的,要让孩子敢于拒绝家长的要求,这样,可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鲁尔克恩教授说道。
“那你就不怕孩子不听你的话,事事和你抬杠啊?”老公问道。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为什么非要听其他人的话?他们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一个孩子像你所说的那样,只会服从家长的意见、听从父母的安排,那么他内心当中的自我意识就会丧失,然后逐步发展成为那种依赖他人、社会,成为一个一味服从、软弱、逆来顺受的人。难道,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个样子的吗?”
“不,不,不……”我连忙否认。
“这就对了,不要压抑孩子的情感,多多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大声地向你说声‘不’,你不仅不能感到恼怒,而且还应该觉得高兴,毕竟,这说明你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哈哈哈。”鲁尔克恩教授开心地说道。
在国内,很多父母总觉得孩子应该服从大人的意见,听从大人的安排。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凡事听大人安排的孩子没有自我意识,也缺少独立性。而缺少独立性的孩子,也缺少竞争能力。所以,父母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
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不仅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而且还有利于发掘孩子的潜力,增强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我精神,亦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孩子是否经常大声地对你说“不”。
如果孩子大声地对你说“不”,身为父母的你,也许不解,甚至感觉丢面子,因此恼羞成怒。这可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如果孩子大声地对你说“不”,最好的做法是,你不仅不恼怒,而且还应该觉得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有自我意识的表现。
在德国,父母们一向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不会强迫孩子根据大人的意愿来做事。即使为孩子买一件衣服这样的小事,也会让孩子自己来做主。
当然,当孩子拒绝父母某些要求和建议的时候,父母也不会因此而恼怒,而是高兴地询问孩子拒绝的原因,并且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他们明白,孩子的自我精神在增强,孩子开始自己在思考,在做选择,在捍卫自己的利益。
在现代社会,一个具有自我精神、独立意识的孩子,要远比一个具有服从意识的孩子更能应付复杂的社会挑战。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当然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不等于娇惯、纵容孩子。因而,当我们重视孩子自我意识培养的同时,也要防止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即学即用
孩子不喜欢参加学习班,逼着孩子去学;孩子明明对书法不感兴趣,却逼着孩子整天练习……当你的身边发生这种不尊重孩子意愿的事情时,你会怎么做?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学会长大》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着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