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1
关注

沟通是一门艺术,如果父母希望从各方面去教育孩子,那么就必须从各方面去了解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沟通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聆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聆听者,那么你也就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的不当行为进行明确的教育和指导。

  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父母要想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们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李强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儿子坐在他的车后,向他讲着在班里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烦闷的他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儿子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他小声说:“爸爸,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李强不耐烦地说:“早干吗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他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儿子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了。

  一进家门,李强就走到儿子面前质问他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儿子眼泪汪汪地望着他说:“爸爸,你知道吗,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李强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了重重的一击。儿子的小脸通红,哽咽着:“爸爸,你们父母心烦的时候,可以对小孩儿发火;我们小孩儿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想找个撒气的地方……”孩子的话使李强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李强有些自责:我们曾经也是孩子,也曾因为父母拒绝了我们的正当要求,或者因为一次误解而遭斥责……这种伤害往往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有时甚至会伴随我们一生。今天,做了父亲的我,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烦恼而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承受能力。

  “我们小孩儿也很可怜”,这句话使李强猛醒,他知道自己粗暴的态度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亲情沟通、繁重的学习压力……他们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沟通。许多父母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只看重每次考试的分数,却不知道这样做会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许多孩子便变得不愿和父母说话。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不会和父母产生代沟,又怎么不会心生隔阂呢?

  从这以后,李强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块空间,让它去容纳孩子的喜怒哀乐。他知道不仅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孩子,更应该悉心去体味孩子那一颗渴望得到理解的心。从此,李强与儿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密切,代沟这堵墙在他们之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作为父母千万不能忽视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唯有如此,父母在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时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许多父母老是在那里自以为是地评价,孩子的话就总是被打断,使他根本无法完整地表达一件事。更何况父母的评价总是站在一个成人的立场上,有些评价对孩子来说也许不太适合。父母要做的应该是:认真听完孩子的话。这不仅是在对孩子进行平等做人、平等对待别人、平等对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实的倾听者,是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的。作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换位思考,面对孩子的诉说才会认真听下去,才能产生交流中的互动。否则,没等孩子说完两句话,就不耐烦了,那便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孩子的思想意图,分享孩子的快乐,真诚地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体贴去化解孩子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家庭环境;才能赢得与孩子的真诚友谊。

  父母们都想保护孩子,以免他们失望、受挫或与别人发生冲突,但父母不能将他们永远地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父母能够做的就是帮助他们理解并处理不愉快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与父母共同分担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将会减少伤害和压力,同时也逐渐增强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在面对挑战和日常生活中的失意时,他将会做出较好的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可以作为父母们的行动参考。

  首先,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话。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担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开口向父母讲话时,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其次,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确认。在仔细听取孩子的诉说并观察其面部表情后,对他的感受进行猜测并试着确认。如果第一次的猜测不正确,再试一次。讲话时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静,且语速要缓慢。当猜测不正确时,应鼓励孩子帮助父母纠正。

  只有在帮助孩子确认其感受之后,父母才能给他提供忠告、建议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如果父母先给予评断,那将会妨碍孩子努力去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听懂孩子的话外之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87
0
0
分享
评论
(0)
0.0428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