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1
关注

 6岁的孩子能够帮助弱小的同伴,有的同伴在游戏中摔倒了,6岁的孩子会主动上前安慰他,对于那些霸道的、占有欲很强的小朋友,孩子会明确地表示反对,面对抢别人东西、自己独占幼儿园玩具的现象,他们会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表示坚决地反对。6岁的孩子做错了事,能够主动承认错误,不说谎、不隐瞒、不推诿,敢于负责。这些都是孩子具备诚实、公正性的表现。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比自己能力差的其他小朋友产生了同情心,能够献出爱心去帮助他们,比如帮小朋友整理玩具、帮他们融入到集体活动中等,孩子的道德素质由此不断提升。有些孩子身材瘦小或者发育迟缓,6岁的孩子能帮助这些比自己弱小的同伴,这对他的社会性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看到别的小朋友错误的行为,能够站出来说“不”,能够说出反对意见。在游戏时,有的孩子占用玩具的时间很长,这时候孩子能够站出来反对,就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规则意识。当某些孩子不守规则时,孩子就会维持规则,让游戏继续。

  6岁的孩子还懂得做了错事就要敢于承认,不说谎。敢于承认,是因为他懂得他触犯了行为规则,违反了规定,所以他知道做错了,就必须要承认错误,不说谎话来遮盖事实真相。这是孩子品德素质,也是孩子规则意识提高的具体表现。

  典型案例

  有一天宁宁跟着爸爸妈妈到姑姑家里做客。姑姑家里有一位表姐,也很喜欢宁宁,宁宁也喜欢和表姐一起玩儿。这天,他们在姑姑的房间里玩“捉人”的游戏,追着追着,宁宁跑得很快,不小心碰了桌子,“啪”,桌子上的花瓶掉在地上打碎了。

  多好看的玫瑰花瓶,打碎了多可惜呀!两个孩子一下都呆住了。姑姑听到响声,赶忙跑到房间里来,瞧瞧出了什么事。她看见花瓶打碎了,就问两个人:“孩子们,谁把花瓶打碎了?”表姐说:“不是我打碎的。”宁宁也跟着说:“不是我打碎的。”他说话的声音很低很低。姑姑说:“你们谁也没有打碎花瓶,那么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了,大概它在桌子上站得心烦了,所以就掉了下来。”

  表姐为了保护宁宁,也跟着说:“大概这个花瓶想跟我们一起跑,所以从桌子上跳下来,可是它忘记了自己是玻璃的,就打碎了。”接着,姑姑和表姐两个人都笑了起来,只有宁宁没笑,不声不响地跑到另外的房间,坐在桌子前。他心里很难过,因为他说了谎。

  他回到家里,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想着,忽然哭起来了。妈妈问他:“你为什么哭呀?”宁宁把自己说谎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这不要紧,明天你打电话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她一定会原谅你的。”宁宁这才安心睡觉了。第二天一大早,宁宁就给姑姑打电话,承认花瓶是自己打碎的。姑姑并没有责备宁宁,而是对他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宁宁将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都称赞宁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宁宁跟着爸爸妈妈到姑姑家,与表姐一起玩,不小心将桌子上的花瓶打碎了,姑姑问是谁打碎的,宁宁当时没有承认。事后,宁宁觉得很愧疚,就哭着告诉妈妈这件事,妈妈鼓励宁宁主动向姑姑承认错误,宁宁才主动给姑姑打电话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姑姑并没有责怪宁宁,还夸宁宁是个好孩子,因为宁宁主动承认了错误。爸爸妈妈听到这件事情后,也都称赞宁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在生活中,有时孩子是为了自我保护,避免自己做错了事情以后受到大人的责备才说谎的,但狡辩的行为反而让父母误认为孩子缺乏罪恶感及羞耻心。事实上,正因为孩子有了强烈的不安心理和愧疚心理,才会害怕承认,辩称不是自己所做的;或在其以往的经验认知中,承认或说实话的结果,都是受到严厉的处罚,心中害怕。家长处理这类问题时,要保持冷静的态度,缓和孩子的害个白情绪,那么他们也就不必以谎言来保护自己。比如,案例中宁宁的妈妈在宁宁承认错误后,并没有责备他一开始说谎的行为,而是对他说:“这不要紧,明天你打电话给姑姑,承认自己说了谎,她一定会原谅你的。”姑姑在听到宁宁承认错误后,也没有责备他之前说谎的行为,而是对他说:“你做错了事,敢于自己承认错误,就是个好孩子。”

  这些语气缓和的话,可以增添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这样一种观念:做错了事,不一定是坏孩子,做错了事勇于承认,那一定是好孩子!天长日久,孩子不会因为做错了事而感到害个白,反而会认为做错了事主动承认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才是好孩子。

  专家指导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说谎,会认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对:有的家长则是反应过度,好像孩子犯了什么滔天大罪;也有的家长似乎不在意这个问题,反而让孩子不知道说话的分寸。其实,面对孩子说谎,最好的态度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面对这样的问题,帮助孩子找到比说谎更好的方式,去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

  (1)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贸然发火或是大声斥责,不要让孩子受到惊吓或是感到害怕,这样才能清楚知道孩子说谎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在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下,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2)家长必须持一个态度,针对问题点来解决,而不是一味批评孩子,让孩子失去自尊心。您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如果你说出当时发生的事,妈妈会更高兴,可是你刚才说的话,好像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吗?”使用开放式的问题,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会给他更多的帮助。

  (3)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但是妈妈很高兴他能有勇气承认,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亲子游戏

  游戏内容:给孩子讲故事。

  游戏目标:培养宝宝主动承认错误的品质

  游戏道具:故事书、图片等。

  游戏步骤:

  (1)选择睡前或晚饭后,给孩子讲故事《诚实的小华盛顿》。(故事大致内容: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小时候拿着斧头砍倒了爸爸的樱桃树,爸爸回到家后看到自己心爱的樱桃树被砍了,就问小华盛顿,小华盛顿说是自己砍的,他想试试自己的斧头快不快。爸爸看到他能够主动承认错误,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对他说:“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华盛顿望着父亲,懂事地点了点头。)

  (2)问问孩子,华盛顿的爸爸为什么说自己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华盛顿说一句谎话?

  相关讨论:

  (1)孩子是否理解故事内容?

  (2)孩子是否懂得做错事后应该主动承认错误的道理?

  贴心提示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宝宝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完美而可爱的。可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不少父母都觉得孩子越来越不那么可爱了,因为他越来越难以管教。有一天,宝宝竟然学会了说谎,做错事后不肯承认。

  而说谎,并不意味着宝宝道德方面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自身逐渐形成了道德观和是非观,有时宝宝会通过判断成年人的态度,问话的语气、语调,问话的方式、情感以及暗示的指向等来决定怎样回答问题。所以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会成为宝宝说谎的诱因,但又常常被成年人所忽视。

  当宝宝下意识地说谎时,不要急于否定宝宝,给宝宝贴上“说谎”的标签,这样会让宝宝失去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容易在心理上投下阴影,有些宝宝会因此形成说谎的习惯,在成长的过程中造成道德缺陷。

  说谎发生后,做父母的首先要弄清他为什么要说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孩子在比较宽容的大人面前不爱说谎,因此,父母应该努力与宝宝建立起一种亲密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当宝宝说出真相后,决不可凶神恶煞地马上加以训斥甚至处罚,相反我们还应该心平气和地与他们娓娓而谈,要用爱去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使他们明白说谎的危害,知道诚实的可贵,教育他们以后不再说谎。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孩子犯错勿一味批评孩子 要给予适时的鼓励》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50
0
0
分享
评论
(0)
0.0403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