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碎片时间
开展阅读活动的三条原则
早期阅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基本能力,为成为真正的终身阅读者做好准备。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必须考虑学前儿童学习的特点与规律。
首先,老师需要明白,这里的碎片时间是指一日活动当中除了学习、游戏、运动、生活这四大板块以外的零碎时间,这些碎片时间包括来园、离园、餐点前、餐点后、入睡前,还有自由活动时间等等。利用碎片时间开展阅读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儿童逐步爱上阅读,并且每天都有机会看书、听故事,让阅读成为儿童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了解何谓“碎片化时间”后,老师就需明晰利用碎片时间开展阅读活动的三条原则:常态化、多样性、整合性。
✦ 常态化:每天定时定点地开展阅读,使阅读活动成为常态。从幼儿园的层面,就是要在课程实施方案当中明确一点,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一日作息时间表中,哪些碎片时间是可以用来听故事和阅读的;从教师的层面就是要求老师把这些碎片时间充分利用好,保证儿童每天都有机会听故事和阅读。
✦ 多样性: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组织形式要丰富多样。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水平的差异或者课程实施的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组织形式开展阅读活动。阅读组织活动的形式大概可以分成三种:集体共读、小组共读、自主阅读。
其中集体共读和小组共读读的是相同的书,自主阅读可以读相同的书,也可以读不同的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个空间内,这三种形式既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存在,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是灵活的组织实施。同时,阅读空间也不仅仅限仅限于本班,老师也可以组织儿童到户外进行阅读,或者到其他班级开展结伴阅读,大带小阅读等等,组织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 整合性:老师要具有整合的意识,把一日活动当中四大板块的时间和碎片时间在时间和组织形式上进行有机整合,有效利用。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图片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