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10-24
关注

 

 

当前在幼儿园游戏实践中常见的认识误区之,就是把儿童游戏神圣化,执着于游戏的自发、自主、自由的本质,反对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任何指导或干预。把儿童游戏神圣化,实质是盲目崇拜儿童的自发性,把儿童神圣化。

 

把儿童神圣化,源于几百年来的浪漫主义儿童观,在现代则融入了皮亚杰的心智自我建构论。浪漫主义儿童观相信儿童生来带着“完美的种子”来到人世,给他们自由与爱,他们就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教师如同园丁,只需静待花开。

 

如前所述,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否定了“完美种子”的假设。浪漫主义的儿童观虽然充满诗意但并不符合人的发展的事实。仅仅赞美儿童是不够的。相对于赞美,他们更需要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不无忧虑地指出:“近期我特别感受到一种‘牧羊人’模式、一种‘放任’的舆论,且因得到媒体认可、宣传放大而盛行。给孩子自由,使他们快乐,成了教育中第一位的价值选择。当然,我们不该让孩子们承担过重的作业负担,剥夺他们成长中所必须有的其他一切,但是教育者要意识到:快乐是孩子的天性,让学校生活充满童趣,不等于孩子要的都对,不等于对学生没有要求。我说过,孩子既不是魔鬼,也不是天使,而是成长中的人。‘成长’永远是教育所最关心的!”

 

她指出,“教师不是放任学生自发生长的‘牧羊人’,而是用人类文明使学生成人的‘养正者’”;“教育要用人类文明‘养其正’、成其人。孩子们为什么进学校?是为了看到人类文明的灿烂、丰富!没有教育者,孩子自己无法达到多方面更加完善的发展。”

 

教师与幼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我和你”的人际关系,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负有特定使命形成的“我和你”的关系。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支持、丰富和引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超越儿童的“自然发展”,用人类文明“养其正”、成其人。

 

我们要尊重儿童,但是不要把儿童神圣化;我们要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但是不要盲目崇拜儿童游戏的自发性,把儿童游戏神圣化。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229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1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