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看到了一则让人毛骨悚然的新闻:
7月30日,甘肃省永昌县,一位父亲走进警察局,报案称自己21岁的儿子小毛,于一天前失联了。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警方发现了小毛可能遇害的线索。
顺着线索,警方又很快找到了一伙未成年人。
他们中间为首的,是一个名叫小郭的14岁的男孩。
然而,随着案件的深入,一个极其可怕的真相逐渐暴露了出来:
不久前,小毛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小郭的女友,并疑似跟踪了她。
小郭得知后,心生不满,便产生了报复的想法。
说干就干,小郭找来了另外7人(都是未成年),将小毛带到了其中一人的家里,对他进行了长达两天的殴打、虐待。
看到小毛昏迷后,小郭等人也并未想着将他送往医院。
而是丧心病狂地把他拉到了郊外的山上,就这样生生活埋了。
等警察找到小毛时,他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了。
不仅如此,网上还流传着一则小毛被害前拍的视频。
视频中,小毛先是被迫跪在地上。
随后,小毛被人脱去了衣服,周围的几名男孩则轮番上前,对着小毛拳打脚踢。
雨点般的击打落在了小毛身上,他摔倒在地,不断躲闪着。
同时,发出了令人心颤的哀嚎声。
可小郭等人却没有住手,现场反而有至少两人在拍照,其中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孩,更是一边拍照,一边唱歌。
据知情者证实:
打人中的好几个,都是在城里一所中学上初一、初二,平时就属于是小混混的类型。
真相,看似已经水落石出。
但案件的细节曝光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出既荒谬又惨痛的悲剧。
而这起悲剧,正指向了一个隐秘又常见的导火索:
早恋。
“现在的男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因为这样一个可笑的原因,就能残忍杀死一个活生生的人?!”
据知情人透露,刘永才之前就曾扬言:
“你棒打鸳鸯,我也不让你有老婆!”
在《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一书中,迈克尔·古里安博士告诉我们:
“相比女孩,男孩的前额叶和枕叶往往发育得不那么完善,发育速度也更加缓慢。”
前额叶,是人类用来调节情绪的重要器官;
而枕叶,则是用来接收并处理感官信息的。
大脑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男孩天生更加冲动,且更具有攻击性。
特别是对于初、高中的男孩而言,由于青春期的关系,任何一点小的情绪波动,都会在他们的大脑中掀起滔天巨浪。
本就一点就着的他们,一旦遇上了早恋的熊熊烈火,再加上缺少家庭的管教,更容易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
结局要么是炸伤别人,要么是重伤自己,酿出难以挽回的恶果。
2020年,山东济宁。
一位17岁的少年,于凌晨5点,从学校翻墙而出,在喝完一瓶酒、抽完两根烟后,他纵身一跃跳入湖中。
两个小时后,少年被打捞了上来,但他年轻的生命,却永远停在了这一刻。
事后,有人从少年的社交账号中,扒出了他的遗书:
“她从我的眼里消失,从此我的眼里又变得没了光。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
还没有经历花花世界,就先厌倦了。我承认我做错了,我甘愿受罚,就罚我100年不能见她吧......我先上路了。”
一项关于大脑的磁共振成像实验显示:
男性与女性关于情绪加工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女性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及理性分析处理问题,男性却更容易陷入“战斗或者逃跑”的应激反应中。
面对恋情失败这样的问题,本就脆弱的青春期男孩,大概率会选择逃避。
而在他们眼中,自杀,正是一种可以彻底逃避问题,甚至获得解脱的方式。
如果说早恋对男孩的伤害,像一场爆炸,那对女孩而言,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持久的疾病。
前段时间,作家叶倾城发了这样一则微博:
滑动查看长图
有一对高中生情侣在学校发生了关系,女孩的父母得知后,崩溃不已。
可男孩却一副毫不畏惧的神色,大声对女孩妈妈说:“我会负责的。”
事后,女孩妈妈泪流满面对叶倾城说:
“我恨不能杀了他。”
作为成年人,特别是母亲,我们都太过明白,所谓负责不过是一句空头支票。
怀孕也好,堕胎也罢,真正承受风险和痛苦的,最终还是女孩。
不少医生都曾表示,虽然女孩在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就会月经来潮,但是女性生殖器完全发育成熟,往往要到17、18岁。
过早发生性行为,很容易造成女孩外阴或阴道挫伤、撕裂。
还有引发盆腔炎、盆腔感染的风险,甚至可能发生输卵管堵塞、粘连等情况。
更别说意外怀孕了,无论是流产,还是生下孩子,对女孩的稚嫩身体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宫外孕、软产道裂伤、胎盘早剥......严重者可能会因此而丧命。
这些,仅仅只是看得见的伤痕。
还有,因为早恋、怀孕而放弃的学业,最终,一生囿于方寸之间的悲凉和无助。
几年前,我在贴吧认识了一个女孩,她经常会上传一些自己的手绘作品。
熟悉了以后,她告诉我,自己在一所重点中学读初二,同时,还在自学绘画,以后想学美术专业。
一开始,她的动态总是关于学校、画画的事情。
不知道从哪天起,她的账号中开始频频出现一个男孩的身影,少女的爱慕溢于言表。
后来,两人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
直到女孩初三那年,意外怀孕。
男友拍着胸脯让她生下来,说等孩子大了,她还是可以继续上学。
女孩相信了,以死相逼让父母帮她办了休学,欢天喜地住进了男友的家里。
然而,女孩再也没能重返校园。
当初那个温暖阳光的少年,如今对她非打即骂,动辄威胁要断了母子俩的生活费。当初满心以为是爱情结晶的孩子,如今也成了她发泄怨气的垃圾桶。
直到某天凌晨,我看见女孩发了一条动态:
“如果,当初没有爱上他,我的人生是不是会幸运许多......”
正犹豫着该回复她些什么,却发现动态已经被删除了。
一时间,我百感交集,又想起老家的一个发小。
她也是十五、六的年纪就开始恋爱。
当我们正紧张地准备高考时,她已经匆匆和男友订婚了。
可最近一次听说她的消息,才知道她已经离婚了。
原来,当初早恋时,她和男友初尝禁果,却不懂得保护自己,导致婚后10年都没能再有孩子。
婆家嫌弃她不能生育,便将韶华不再的她扫地出门。
学生时代的女孩,总是纯真的、美丽的,有着不谙世事的天真。
却从未想过,早恋结出的果能有多苦涩。
十五六岁的她们,应当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应当享受着家人朋友的宠爱。
而不是在自己尚且年幼时,被迫担负起另一个生命的重担,被围困在灶台和家务的琐碎里,永不翻身。
再回到我们开头的案例:
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女友疑似被跟踪,于是集结了一帮人,殴打并活埋了自己的“情敌”。
青春的无知、早恋的恶果、道德的沦丧......
这些正确而空泛的字眼,都可以成为此类悲剧的替罪羊。
但作为父母,我们应提前想到: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无法避免的会对异性好奇,对爱情向往,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入手:
-
孩子有了喜欢的人,但没有开启一段恋情
很多父母觉得恋爱会造成情绪的波动,从而影响孩子的成绩。
但其实,一厢情愿的单恋也会。
当父母发现孩子陷入一个人的独角戏时,首先要做的不是嘲讽、羞辱。
而是给予他更多的接纳和鼓励。
可以像李玫瑾教授建议的,多跟孩子讨论对方身上的优点,让孩子明白真正吸引自己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种特质。
也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
孩子正处在一段恋情中,分分合合
少年的恋爱,总是充满了动荡不安。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在一旁引导,特别是要让孩子明白:爱的本质,是一种责任。
我们要对爱的人负责,但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
与其为了细枝末节患得患失,不如一同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成双向奔赴的灯塔,彼此约定好,为之努力。
-
孩子失恋了
作家吴念真曾说:
“若是有一天,儿子失恋了会跑回来抱着我们哭,那我们就成功了。
果真,他中学第一次失恋,晚上两、三点来我房间抱着我痛哭,一方面觉得很心疼,另一方面也很高兴真的做到了。”
现在的孩子,身体长得快,心智成熟早,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
暗恋、恋爱、失恋......
似乎都成了常事。
但不变的是,他们依旧脆弱,依旧需要父母的帮助。
面对一个郁郁寡欢的孩子,一顿大餐、一双球鞋,以及一段耐心倾听的时光,都会成为治愈孩子最好的良药。
最后,我想说:
青春期的爱恋,往往单纯且苦涩,因为此时此刻,并不是它们最好的季节。
作为父母,我们不支持早恋,但我们永远理解一个渴望爱与被爱的孩子,并会尽自己所能让孩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