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8-05
关注

在环境创设的层面,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美好故事时间”是孩子们和老师轻松共读与享受文学的时间,这一时间里弥漫着的纯粹和温馨的氛围是弥足珍贵的。虽然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会发生冲突,虽然教师投放了相应的图书想帮助孩子,而他们一时却意识不到故事主题和不恰当行为有什么关系。此时教师仍应坚持成人世界退后让儿童自己摸索、发展的原则,不能将“美好故事时间”简单、直接地变成集体教育活动时间。当孩子们读完了全部故事,经过他们的情感沉淀与心理感悟,相信他们就会有新的认知并选择更适宜的行为方式。

因此,教师可主要在环境创设层面,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既保持“故事时间”的美好,又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1.根据幼儿的兴趣、学习需求和问题选择图画书故事

正如学者康长远先生在研究中指出的,一个游离于故事之外的幼儿,往往能够巧妙地找到一个“台阶”或“入口”,将自己“介入”图画故事之中,比如对象移入就是入口之一。幼儿在情感、兴趣移入的基础上,便将自我主体也移入进来,投身于故事世界中,以故事中的角色自居。因此,刘老师以幼儿的兴趣并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作为选择图画书的依据是非常正确的,孩子们和教师共读的这些经典、优秀的图画书故事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带动了他们的情感,于是他们将自己移入了故事,愿意接受故事所传递的真善美的主题和情感,主动选择并模仿良好的、被赞赏的行为。

2.投放相应的辅助材料,增设表演游戏区

针对孩子们容易因为模仿角色动作而发生肢体冲突的问题,教师可以投放一些手偶、布偶等玩具,让孩子们能在边阅读边想象的过程中,使用这些玩具、道具再现故事情节,这样既不打扰同伴,也有利于幼儿更深切感悟故事的主题和意境。

同时,教师可根据故事投放表演游戏区的材料,让孩子们可以到表演区去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投入角色的表演中满足情感需求。当两个或更多的孩子都进入了角色情境中,那么“拔牙”、“挠痒痒”等动作,就不再被视为不受欢迎的骚扰动作,而成了戏剧表演的规定动作。这样的引导,既延伸了“故事时间”的美好,让幼儿在扮演中更深刻地感受、享受故事,还能带给他们二度创作的机会,在共读时间里发生肢体冲突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3.以故事为话题设计集体教育活动,满足幼儿社会性学习需求

既然幼儿发生肢体冲突不是个别孩子之间的问题,而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以故事为话题,在“美好故事时间”之外,精心设计集体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对哪些是受欢迎的行为进行讨论、判断和选择,这样更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幼儿社会心理和行为的学习需求。

曾有一位教师,她所带的班级是小班末期。孩子们也是因为喜欢某个小伙伴就去摸别人,频频引发冲突。于是,教师就选用了一首歌曲《摸摸他》,组织了一次集体音乐游戏,让幼儿配合歌词摸摸自己的头发、鼻子、胳臂等,然后再摸摸自己身边的小同伴。教师使用引导语“我喜欢xx这样轻轻摸”,让孩子们知道亲近别人、向别人表示友好的动作“要领”是什么(见《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第86-87页)。幼儿感知并掌握适宜的交友技巧后,肢体冲突现象就大大减少。

综上所述,“美好故事时间”和经典的图画书提供了师幼轻松愉快共读共赏的阅读氛围,而幼儿发生的肢体冲突揭示了他们社会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与新的学习需求。教师应以环境创设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引导幼儿在欣赏优美文学作品的同时,促进同伴交往策略方面的学习与发展,让故事时间更美好。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82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4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