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梳理下吧!
讲卫生,少生病
保持清洁,不仅预防疾病,还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在幼儿园里,老师培养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每天刷牙,水果要洗干净才能吃,衣服要勤换洗等卫生习惯,让孩子身体更健康。
>>>>规律的饮食和作息
幼儿园不仅有规律的午休,为了培养规则意识,幼儿还要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营养均衡非常重要。老师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并教孩子独立进餐。
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在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可以自己穿脱衣服、上厕所、系鞋带,点滴进步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此外,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知道喝水要注意避免烫伤、危险动作不能做、不跟陌生人说话、怎样向警察求救……越发有了“小大人”的模样。
积极乐观的心态
小孩子与大人一样,也需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幼儿园里免不了竞赛、比拼,更免不了输赢之分,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正确面对得失,胜不骄败不馁。
社交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在这里,老师教给孩子更多社交技巧。见面要问好,学会分享与伙伴保持友谊,对别人造成伤害要说对不起,看见他人有困难愿意主动帮助……这些技巧促进孩子成为更有修养的人,长大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良好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虽然不教写字、拼音等小学知识,但老师会通过涂写、数字游戏等益智玩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积极有效的区域环境创设、有针对性的课程、游戏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收获多多。
积极的探索方式
有的孩子喜欢剪纸,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积木……虽然表达内心的方式不同,却都有益成长。手部的精细动作不仅锻炼了小手肌肉和筋骨,还能促进大脑发展,培养孩子的细心、耐心、观察力、分辨力……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更出色。
很多家长接孩子放学的时候,都会给孩子买上几样零食,孩子一出来,就忙不迭地帮孩子拿东西,甚至回到家之后,也从不要求孩子遵守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这样的做法,会让老师们在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有连贯性的过程,所以如果家长能在家里让孩子坚持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教育,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孩子早睡早起少吃零食
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家长大多会放任孩子晚睡晚起,零食也会供应得比平时多一些,但是这样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规律,开学之后,还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假期综合症。孩子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最好不要因为周末或者放假打乱,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良好生活习惯,为孩子奠定一生的健康基础。
2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少孩子在幼儿园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饭,在家却还是家长喂饭。周一回到幼儿园,又要重新学习。我们希望假期里家长不要放任孩子晚睡晚起,狂吃零食。还有吃饭穿衣这样的事情,建议回到家之后,家长依然让孩子动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不要干预。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也能让孩子积累自信心。 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有益于健康,也让孩子从一个个“小成就”中收获更多自信。
3
多陪孩子玩一玩,做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新的儿歌和游戏,家长不妨陪他们唱一唱、玩一玩,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还能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增加学习的兴趣。无论玩具还是零食,都无法取代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陪孩子读几本绘本故事,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陪孩子玩积木、拼插玩具,增强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发挥创造力;户外运动让孩子体质更佳,眼界更广……
家长以身作则
根据民间调查,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超过60%。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应与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也要努力变成那样的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在乎开跑的时候多抢几步,在乎的是持续的动力和能力。
家长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所以盼望幼儿园能多教知识。
但是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拼音和算术, 还有习惯养成、还有能力培养……
这些,才能给孩子灌入一生成功的动力。
幼儿园顺从孩子的发展规律,教会他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作为家长,也希望您能看到幼儿园的努力和专业。
请坚信一点: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配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明天!
来源:幼儿园管理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