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7-18
关注

我们这一届父母就是太爱孩子了。

 

为了弥补小时候的缺憾,总是想帮孩子安排好一切,最好他们的一生都可以顺风顺水的。

 

但是,一个好的家长能做的并非只有帮助孩子移开他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有时候适当给他们找点“麻烦”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麻烦”孩子的大脑才会动起来

 

日本蒙台梭利研究所的所长,松浦老师就提到过这个问题。

 

他在一次演讲上分享了,京都大学有一个研究自动化,AI技术领域的教授——川上浩司,搞了一个“不方便研究所”。

 

专门研究“不方便”带来的好处。

 

在这个不断追求方便的时代,很多本来需要人去做的事情都由机器取代了,人们不用再思考,也不用再操作。

 

这不仅让我们丧失了很多乐趣,同时也在削弱我们的思考能力。

 

为此,川上教授特意设计了一款质数直尺,这把尺子上只有质数,用尺子的时候得需要算一下才能得到想要的长度。

 

虽然,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人会用这把尺子,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简单的机械操作就是不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有“麻烦”才能让我们的大脑动起来。

 

这事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样。

 

有一天,我下班到家的时候,看见DD正在踮着脚,够桌子中间的小饼干。

 

他看见我回来了,赶紧跑过来,告诉我,他拿不到桌子上的饼干,想让我帮忙。

 

但是,当时我觉得,他如果借助一下其他工具,完全可以拿得到。所以我并没有第一时间帮他拿,而是跟他说:“你可以踩个东西试一下。”

 

没一会功夫,他自己就搬来小板凳,拿上饼干了。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没必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着急帮他解决。

 

这样他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才有主动思考的机会,想着解决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放弃或者发脾气!

 

 

“麻烦”可以提升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

 

之前,我们在办公室闲聊的时候,有同事就说,她经常故意和孩子演戏,给孩子“添麻烦”:

 

晚上关了灯之后,她故意找不到自己的枕头,用很着急的语气说:“哎呀,妈妈的枕头怎么找不到了呀,你知道妈妈的枕头在哪吗?”

 

然后她2岁的小女儿,真的会很努力地帮她找,找到之后还主动拉着她的手放到要找的枕头上。

 

孩子感受到了在黑暗的环境中妈妈的无助,才会想着要努力帮妈妈找枕头。

 

我之前还看过这样的一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面有一集是去日本的一个幼儿园采访。

 

但是这个幼儿园里的很多地方居然都是那种为了给孩子们带来麻烦的“反人性化”设计。

 

比如:

 

教室的门,它是经过了专门的计算,需要孩子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门关严。

 

操场上不平整的草地,坑坑洼洼的看起来好像没人打理的样子。

 

 

园长说: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学会去在意和照顾他人的心情和感受。

 

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孩子只有在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切身地感受到别人的不方便,才能萌生出为他人着想的心。

 

他们经历的每一次麻烦,都可以是他们的性格,甚至是人格上的完善。

 

 

 

虽然偶尔给孩子搞点小麻烦,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是该怎么给孩子制造麻烦,其实也是一门有点高深的学问呢!

 

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向考虑:

 

1、让孩子在“麻烦”中多呆一会

 

养育中最考验父母的,就是如何把孩子遇到的问题变成孩子成长的机会。

 

CC一直是个急性子,小时候叠高高,搭不到最高一个倒了就哭、还生气的扔积木;想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人家拒绝她:“我们不跟你玩”,就超受伤地惨哭……

 

让孩子去直面问题对父母是个很大的考验,因为没人愿意看着孩子在痛苦、伤心、失落中多呆一秒。

 

所以,很多人选择挡在孩子面前,披荆斩棘,做四处灭火的消防员。

 

就像我家奶奶,总会在第一时间说:

 

“来来来,别哭,奶奶给你搭/啥破玩意儿,咱不玩它了。”

“来来来,别哭,她们不跟你玩,奶奶跟你玩。”

 

但是,让孩子在痛苦中多呆一会儿很重要。

 

“人类真正的思考和成长往往都来自于那些不快乐的经历和情绪。

没有失望过的人哪懂得珍惜?

没有悲伤过的人哪懂得善良?

没有痛苦过的人哪懂得感恩?

人的情感越丰富,人格就越高贵。”
对极端情绪的调节,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情商。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的。
 
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孩子,在遇到挑战时不会放弃或沮丧,他们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创造性地思考并坚持下去,直到找到解决方案为止,这些能力与成长心态是并驾齐驱的。
所以,最初的时候,我常跟我家奶奶抢答:
 
  • “妈妈知道你没成功很生气,但是想搭成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平静下来,更耐心、更认真地再试几次。再小心一些,也许就能成功,可以深呼吸吗?冷静一下!再试一次吧~”
  • “被拒绝了很伤心,妈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可事实就是如此,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初次见面的人做朋友。如果你还想加入,可以再想想有什么更容易被接纳的方法,尝试带一个娃娃加入?尝试加入他们的游戏?”
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不能一一都去为他们解决掉。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困难时刻可能痛苦,但却是他成长过程中重要而宝贵的时刻,他们正在学习体验挫折,接触和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
 
游戏时,不要让孩子一直赢,也不一定每次都让他当主角,适当让孩子输,体会失败,学会自我调节。
 
学会与挫折相处,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大有用处。
2、孩子遇到“麻烦”时,做好手脚架的角色
 
就像,周末我们去山里玩,在路过一段类似平衡木的东西时,朋友就提议,让她家的小朋友上去走试试。
 
但是,那根木头不是很宽,两头还是用铁链吊着的,有点晃,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也不近,小朋友肯定就很害怕啊。
但是,这个时候,朋友并没有说,你怎么这么胆小、看别的小朋友都走过去了……之类的话。
 
而是给孩子提供了解决方案:妈妈可以先扶着你走。
 
孩子拉着妈妈的手,果然安心了不少。
 
走了一截之后,朋友又说:你可以尝试快一点走,这样木头才不会晃得很厉害。
 
然后,还是拉着孩子的手,就是走得快了一点。
 
孩子尝试之后,感觉:确实像妈妈说的一样。
 
最后,没有用妈妈扶着,自己也轻轻松松地从木头上走过去了。
 
所以,在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最应该做的其实就是手脚架的角色。
 
给他们提供摆平麻烦的思路,和信心,引导他们解决困难。
 
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下一次遇麻烦的时候,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怎么样,才能摆平它!
3、选择合适孩子能力的麻烦
 
当然,我们不是一味的让孩子受难,也要考虑适合它能力的难度。
 
应该没有哪个小孩子没有积木吧!我们就拿积木来说。
 
  • 孩子只停留在摞高高的阶段,那我们就让他们把积木落得齐一点,而不是让他们搭一个很复杂的场景。
  • 孩子只停留在认识颜色的阶段,那我们可以教他认识形状,认识数量,比大小,比多少……而不是让他们算简单的加减法。
 
给孩子设立障碍的过程,要符合孩子年龄发展规律。不能太过于心急。
 
否则,反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哦。
 
来源:六加一礼仪品格教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85
0
0
分享
评论
(0)
0.0507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