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文字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7-12
关注
一提到人贩子,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咬牙切齿。因为没有什么,会比丢失孩子更痛苦。
但人贩子一直没有消失,甚至招数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

 

一:人贩子当街抢娃
有位朋友跟我讲述过他的亲身经历,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他真的不敢相信人贩子居然会这么嚣张。
那天他带着孩子出门遛弯,突然听到公园里有吵闹声。他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男子气焰嚣张地打一个女人,而女人手里还死死抱着一个孩子。
男人嘴里大骂着:“你跟别的男人跑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带走孩子?”说完还拉扯孩子。而孩子则被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往妈妈怀里躲。
宝妈拽着孩子不肯放手,一边哭一边向周围人群喊:“他是人贩子,我不认识他!”而男子旁边一个老人说话了:“儿媳妇,你要走我们不拦你,可你为什么要带走孩子?孩子跟着那个男人能有好日子过吗?”
周围人议论纷纷,一时也分不清真假。朋友也觉得可能只是家庭纠纷,正准备走。可宝妈突然一把夺过朋友的手机,使劲往地上一摔,并说道:“求你了,帮我报警,我老公会赔你的,他们真的是人贩子。”
眼见自己的手机被摔,朋友也不能走了,便朝那男子说:“这手机六千块,赔钱,不然我可报警了。”
一听到报警,那男子和老人松了手,找了个空隙便跑了。朋友这才反应过来:他们真的是人贩子,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抢孩子!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朋友真的无法相信,拐卖孩子,竟然离自己这么近。吓得他之后都不敢让老婆或者老人单独带孩子出门了。
我们总觉得,人贩子离我们很远。毕竟,人贩子是少数,能拐的孩子也就那么几个。这世界上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会落到自己头上?
我想说,家长们真的不要大意。有多少父母,就是因为大意而后悔终生?
二:人贩子的特征
助人就是助己。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要多留意,哪些人形迹可疑。一般来说,人贩子带娃,会有以下这些特征。
●孩子昏睡很长时间不醒
如果在长途车上,有人抱着孩子,而孩子一睡就是几小时。孩子中途没有任何反应,几乎没有清醒过来,那这种情况就很可疑。孩子可能不是自然睡着,而是吃了什么东西,导致昏迷不醒。
●对孩子不管不问
孩子哭闹很正常,但如果他一直哭,而大人却没什么耐心哄,甚至不给吃喝。这样的人,我们就要多留意,孩子到底是不是他的。一般家长出门,背包里全是孩子的东西,水杯、衣服、零食、尿不湿等,如果大人没有这些随身物品,那很可能,他们是人贩子。
●给孩子喂食不讲究
之前看过一个事情,列车员见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给孩子直接喂放在桌上的奶。而列车员注意到,那奶冲泡了很长时间,都已经冷了。如果是亲妈,怎么舍得给孩子喂凉的奶喝呢?后来经过他们询问,还真查出来,这妇女是人贩子,正准备把拐来的孩子卖掉。

 

三:如果遇到人贩子,该怎么办?
当你意识到自己遇到人贩子时,千万别慌!越慌只会越糟糕,从而让人贩子得逞。最要紧的,就是先保护好孩子,一定不要让他们带走!
在脑海里一遍遍告诉自己:要冷静,冷静!
然后,向周边路人寻求帮助,只有让其他人也介入到这件事来,事情才会有转机。
有一个心理效应叫“旁观者效应”。它指的是,在人群中,大众会观察他人的反应和行为,从而决定自己的反应和行为。
当你陷入困境,而旁人选择围观时。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袖手旁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若对着人群呼救,可能喊破嗓子都没用。
正确的做法是,拉一个具体的人进入到事情中来。
比如朋友遇到的那件事,宝妈做法就很正确。摔坏路人的物品,让路人不能再选择围观,而是加入进来。
如果宝妈没有机会去损害路人的物品,那也要找一个特定的人,而不是一群人求救。比如你指定某一个人:“那个戴黑色帽子,穿西装蓝衬衣的大哥,麻烦你帮我报警好吗?”
当你指定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迫于压力,而不再选择“从众”。这种方法,也就破解了“旁观者效应”。只要有人开始介入,那么其他人也会纷纷跟着介入。这样,你才能扭转局面。
人贩子太可恨,我们做家长的,千万不要大意,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不要因一时疏忽,而终身悔恨。
欢迎分享转发,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来源:布谷妈妈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84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3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