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培烨
马赛克方法认为:
“儿童的反复参与让成人得出结论的进程慢下来。它给成人留出时间去考虑儿童正在说的话,让成人再次倾听或以不同的方式倾听儿童,为做出新的解读提供了可能。”
这也是我们如此重视马赛克方法的原因之一,它可以转变我们想要孩子达到某一个目标、完成某一件事时而出现思维固化、按部就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当我们站在儿童视角,充分运用马赛克方法,放慢脚步、倾听幼儿、把问题抛给儿童、尊重他们的想法时,就会发掘很多的教育契机和惊喜。
Part
One
运用马赛的方法
捕捉幼儿兴趣
1. 红薯初“侦查”——观察
秋季正是丰收的季节,班里的豆豆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游玩之后,把挖来的红薯带到了班里。小朋友们激动地围到一起,
“哇!这么多红薯。”
“这红薯可真大啊!”
红薯的到来瞬间给孩子们带来无限欢喜,小朋友们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把大红薯拿在手里,闻一闻、抠一抠、捏一捏,像小侦探一样迫不及待地对红薯进行了一番“侦查”。
2. 小红薯的大好处——倾听+家长资源
大堃拿着红薯兴奋地说:“哈哈,快看我的红薯!我的红薯比你的大!”边说边高举着,得意地给旁边的小朋友看。
溪溪拿着自己的红薯说:“我这个红薯有个大肚子,胖胖的!”
言言说:“红薯好脏啊,它身上有好多土。”边说边捻了捻手指上的土渣。
“我吃过烤红薯,红薯是甜的,可好吃了。”小吃货多多兴奋地说。
“对对对,红薯是甜的,我可喜欢吃了。”“我也喜欢吃。”“我好想吃。”
看得出,孩子们在生活中都有吃过红薯的经验,对吃红薯很感兴趣。
乐乐:“老师,这些红薯是给我们吃的吗?”
老师:“对呀!你们想怎么吃红薯呢?”
冬冬:“我在家吃过红薯饼。”
豆豆:“我喝过红薯粥。”
君君:“我还吃过拔丝红薯呢!”
一时间,想吃红薯的愿望变得越发强烈。还可以怎样吃红薯?吃红薯可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营养呢?我们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并利用家长资源,请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探索红薯营养的秘密。来看看我们找到的答案吧。
通过分享,孩子们知道原来红薯的营养这么高,对我们的身体有这么多好处,同时想吃红薯的意愿更加强烈。
老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在幼儿园吃到美味的红薯呢?”
溪溪:“想!我太想吃啦!”
果果:“可是红薯身上有土,得先把皮剥掉才能吃吧。”
阳阳:“我在家剥过,红薯皮是剥不下来的。”
乐乐:“妈妈给我做的红薯是带着皮的,皮上没有土。”
言言:“那我们要先把红薯的土弄掉吧!”
老师:“怎样才可以去掉土,把红薯变干净呢?”
花朵用手轻轻地掸了掸红薯上的土,昊昊用手搓红薯,小树尝试用嘴吹掉红薯身上的土。
我发现孩子们都沉浸在了给红薯去掉土的过程中,可红薯身上的泥土不是那么容易去除干净的。于是我故作疑惑地问道:“还有什么办法能吃到干净的红薯呢?”
多多说:“可以洗啊。”
“对呀!我们可以洗红薯呀。”孩子们兴奋地跳着,兴致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Part
Two
1. 红薯宝宝洗个澡——儿童访谈
孩子们纷纷点头,都认同用洗红薯的方法。紧接着,小家伙们蹦蹦跳跳地来到盥洗室,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用水龙头冲
——孩子们的尝试:
打开水龙头,将红薯放在水龙头下冲水,并移动红薯,用水冲洗红薯不同位置。
——发现的问题:
· 开大水时,水流特别大,泥和脏水很容易溅到了身上、台子上,台子和衣服会变脏、变湿,而且很浪费水。但优点是,红薯身上的部分泥也会被急速的水流冲掉。
· 开小水时,水流缓慢,冲红薯的时间要长一些,很多水都流走了,也很浪费水。
——想到的解决办法:
“我妈妈在家洗菜都是放在盆里洗。这样就不会弄到身上。”“而且也不浪费水啦!”
放盆里洗
——孩子们的尝试:
把红薯放在盆里,用手往红薯身上撩水,并转动红薯,用手搓洗。
——发现的问题:
经过水洗,会冲掉红薯身上的一些土,光滑的表面和鼓鼓的地方都可以洗干净,红薯两端用手搓一搓也可以干净一些,但是红薯身上的坑洼处洗不干净,会存有泥水。孩子们用小手搓、用指甲抠,还是没有弄干净。
——想到的解决办法:
教师:“为什么还是没有洗干净呢?”
幼儿:“小坑洼太小了,手抠不进去。”
教师:“我们还可以有什么办法呢?”
幼儿:“我在家的时候妈妈会给我泡澡,这样身上的泥就被泡掉了,还可以搓一搓。”
“好主意,我们也给红薯泡个澡吧!”
2.我们的泡澡经验——儿童访谈
“我们怎么给红薯泡澡呢?给红薯泡澡我们需要哪些东西呢?”我再次用提问的方式帮孩子们理清思路。
“我泡澡的时候是坐在浴缸里的。”
“我的盆里还有小碗和玩具呢。”
“我泡澡的时候妈妈还给我用香香的浴液。”
“我可以玩小玩具,我很开心。”
“我泡澡的时候还有个会游泳的小乌龟。”
“我还有个滋水枪,可不可以滋掉红薯身上的泥呢?”
“我们快试一试吧!”
3.尝试探索泡澡工具——“家庭”之旅
第二天一大早,孩子们就带来了自己洗澡用的小水瓢、会喷水的小鸭子、小水车、浴花和浴液等等来到了幼儿园。
大家用这些小玩具进行了尝试:拿起小水瓢往红薯身上舀水,用小水壶给小红薯浇水,用滋水枪给小坑洼处滋水等等。
在孩子们充分尝试之后,我向孩子们提出了问题:“孩子们,你们带来的这些玩具可以去掉红薯身上的泥土吗?这些玩具有什么作用呢?”
“这个小鸭子没有用,小鸭子出来的水流太小了,比水龙头里的水小多了。”
“小水瓢只能把水倒在红薯身上,要倒很多次才能冲掉泥。”
“我这个滋水枪可以冲掉一点泥。但还是不能把小坑洗干净。”
点击播放视频
4. 用浴液洗的红薯能吃吗?——儿童访谈
在给红薯泡澡的过程中,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浴液倒入盆中。
“哇!好香啊,我的红薯变香啦!”
“盆里有好多泡泡。”
“啊?你怎么把浴液放进去了,还能吃吗?”
对于可不可以用浴液这件事情,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昊昊:“可以用浴液,用完浴液,红薯就干净了。”
雨儿:“不可以用,用完浴液,我刚才闻都变味了,红薯不好吃了。”
东东:“泡泡吃进肚子会生病的。”
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去询问保健医李老师,可不可以用浴液给红薯洗澡呢?李老师告诉我们不可以,因为浴液里有杀菌的物质,在清洗食物的过程中会渗进食物里,不能吃进去,否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5.探索洗澡工具——幼儿园之旅
经过一番尝试,孩子们自主发现了泡澡小玩具并不能把红薯洗干净。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身边可以有哪些工具可以让红薯变干净呢?”
“我刚才用水壶浇水,红薯身上还有泥,我就搓了搓,就没土了。”
“我们也给红薯搓搓吧!”
“拿什么东西给红薯搓澡呢?不如我们找找幼儿园里都有什么吧?”
于是孩子们跑到班级的各个角落寻找材料,找到了很多的工具:泡沫网、拓印工具、钢丝球、棉签等等。拿起工具,大家又开心地进行了新的尝试,并且有了以下发现。
工具 |
过程 |
效果 |
牙刷 |
“哇!我用牙刷可以把小坑里的泥刷掉。” |
可以刷掉小坑洼里的泥,可对洗整个红薯来说刷子有点儿小。 |
颜料刷 |
“这个刷子真软,很大。你试试。” “我竖着刷。” |
可以刷掉红薯表面上的土,而且刷子需要一直竖着拿。 |
钢丝球 |
“哎呀!太扎手啦!” |
用钢丝球会把红薯表皮刮掉,太扎手。 |
海绵棒 |
“这个海绵棒真软,可以吸很多水。” |
可以把红薯表面洗干净,但是比较慢。 |
泡沫网 |
“小坑还是洗不干净。” |
可以清洗红薯表面,但是不能把小坑洗干净。 |
棉签 |
“棉签可以弄出来一些泥。” |
可以弄出小坑洼处的一些泥,但是用水搓洗的过程中,棉签会松散。 |
洗菜刷 |
“我们还可以去问问食堂老师。” “食堂老师的刷子真大呀!” |
可以清洗红薯,将刷子斜过来一些可以清洗掉小坑里的泥土。 |
通过表格的梳理以及实践中的思考,孩子们发现了工具的优缺点,在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想法,交换自己使用的工具,探索出可以借助工具搓洗红薯,还可以用不同工具清洗红薯不同部位,找到了能够把红薯洗干净的办法!
“洗完啦!”孩子们开心地把红薯举起来,把红薯送到了食堂,请食堂老师进行烹饪。最后孩子们品尝到了自己亲手洗完制作出的美味红薯,满满的成就感让笑容在一张张小脸儿上绽放。
这个小小的活动带给我很多思考:教师“倾听者、观察者、记录者、对话者”的角色不是说说而已,是需要在孩子提出每一个问题、遇到每一个困难时用实际行动去珍视的。尊重幼儿,就是要慢下来,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学习,儿童想做,喜欢做,自然会做得好。
马赛克方法不是只有中大班才能使用的方法,它是多种途径收集幼儿的语言、契合幼儿的内在需求、让幼儿的声音存在于幼儿教育现场的方法,听到幼儿的声音才能滋润与呵护幼儿。
来源:朱继文工作室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