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7-08
关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 ,“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归属感培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社会交往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归属感的具体解释为: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团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群体无论大小,比如家庭、班级、幼儿园、社区、家乡和祖国,都属于培养孩子归属感的范畴。而进入中班学习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人际交往的经验,正是培养集体(班级)归属感的大好时机。

相关研究表明,集体归属感强表现为自觉接受和遵守集体规则,自动将个人与集体联系在一起,能够为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愿意为集体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缺乏集体归属感的孩子,在班级中容易感到孤立、失落和不自信,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和技巧。进一步讲,如果孩子的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他们相互之间形成互相帮助和关心的关系,那么孩子就能对班集体、甚至幼儿园产生一种归属感。而长期没有得到集体归属感的孩子,不仅社会技巧受到影响,长大以后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不能从交往中获得快乐,不相信别人也不懂得爱别人等。

由此可见,当孩子开始喜欢和同龄人玩耍而产生社会交往的需求时,集体归属感的培养就日益显得重要起来。而作为父母,并不该将这种培养都交给幼儿园,自己不闻不问。恰恰相反,父母应该关注孩子集体归属感的培养情况,随时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配合老师做好家庭延伸教育工作,这对孩子其他归属感方面的培养也是有利的。

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学会接纳别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只有彼此欣赏和接受,才能和睦地相处在一个集体中。在幼儿园里,老师会引导每个孩子说说自己的优点、同伴的优点,了解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面,谁也取代不了别人。孩子回到家里,父母还可以问问孩子最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最不喜欢哪个小朋友,又是什么原因。然后告诉孩子,只要你肯去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是有闪光点的。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而萌生到和这些朋友生活在同一集体中的骄傲感。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626
0
0
分享
评论
(0)
0.040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