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你的”、“我的”和“我们的”之分—— 全都是“我的”。
孩子刚刚开始学着理解所有权的概念,他还不知道这个概念也能用于其他人身上。不仅那些被孩子称作“我的”的东西属 于他(孩子的玩具、床、椅子,还有孩子的家),属于别人的东西(哥哥的书、妈妈的钥匙、阿姨的钱包)也成了他的。即使应当属于大家的东西(公共汽车、游乐园的滑梯、公园的花朵),孩子也认为是自己的。在这个年龄,“我的”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词。
但是,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的占有欲并不意味着他长大了就是个自私的人。从别人那里抢过来,然后坚称是属于自己的,这只是孩子为了建立主权和身份所需的一种正常表现方式,是为了划定自己的界线,维护自己的权利。
孩子的占有欲不仅正常,而且是必需的,这是走向分享的必经之路。除非给予孩子享受和鉴赏所有权的机会,否则他很难学会分享。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拥有”位于“分享” 之前。到了一岁半,大多数孩子就会理解“拥有”的含义,但是要到三四岁才能学会与人分享。
在孩子的分享之路上,另一个障碍就是借与还的概念。孩子还不能理解,让朋友使用属于自己的东西(无 论是玩具,还是排第一个滑滑梯),以及用完东西要还回去的意思。他会认为“借出去”和“不要了”是一样的。
当孩子把他最喜欢的玩具熊递 给大哭的哥哥,或跟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妈妈分享饼干时,这些行动只是同情的表现,而不是大方的分享。孩子只是想让自己舒服一些,并不是在与人分享。然而这样的行为也应当给予表扬,并且要鼓励。孩子会反复去做得到表扬的行为,而重复就能让孩子养成习惯。
你也能看到孩子把玩具或其他东西“给”朋友或家庭成员,但是如果对方真的收下了,他又会非常不高兴。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通常只是想要受到奖赏,并不是真心想要“给” 出去。
孩子的不愿分享是一种天性,跟你想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天性是一样的。
让孩子学习分享,可以参考下列内容:
•建立孩子的自尊。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很难学会分享,他会变成一个小收藏家,用储存的东西作为自己情感的支撑。
•不要强迫孩子与人分享。强迫孩子分享,说明你认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其他人的需求重要。但是,现在正是孩子发育的敏感期,已经开始有自我感和自尊,这时孩子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同样,孩子也渴求安全感。要知道,当孩子的占有欲上升为抢夺行为时,他正非常缺乏安全感,心里不踏实;他需要知道有些东西是属于他的,只属于他。强迫孩子分享东西不会教会孩子大方待人; 他跟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只是因为你的要求,他才这么做。
•让孩子知道别人所有权的概念,这是孩子很难接受的。孩子认为,在他的生活里,其他人什么都不拥有。孩子需要知道,有些东西是属于游戏小组或大家的(幼儿园的玩具、游乐园里的器械),有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例如小伙伴的玩具、卡车, 或是你的书)。他还要知道,小朋友必须排队玩滑梯,必须在轮到自己时才能荡秋千,在别人骑小三轮车时他不能去抢。经常教导孩子遵守这些规则。如果孩子对此很抵触,也不要强制执行这些规则,带孩子走开就好了。
要理解孩子,不要太强硬:
•要正确理解孩子对分享的抵触。即使跟玩具卡车分开15分钟(对孩子来说就像15个小时一样),孩子也不愿意,这看似不合理,事实上却非常正常。换作是你,你愿意与香车、美鞋或是昂贵的珠宝分开一晚上,或是放在让你信赖的朋友那里吗?对于孩子来说,他不理解借出去的还会还回来,这让与人分享变得更加困难。
•要向孩子承认,与人分享很困难。不要责骂孩子“不让托马斯玩你的车,你一点都不乖”,要强调“我知道,让别人玩你的车很困难。因为它对你来说很特别”。很快,这样理解的话语会让孩子克服对分享的犹豫态度。也可以帮助孩子重视小伙伴:“你不让凯琳玩拼图’她觉得很难过。”
•孩子的玩具属于孩子,尊重孩子的态度:在把孩子的东西拿给小朋友之前,要问问孩子是不是同意;如果孩子不同意,就不要坚持给小朋友。时间一长,这种尊重就会鼓励孩子大方起来,而孩子也不会再带着猜忌心来守护自己的东西。
当需要让孩子分享时要提前跟孩子讨论一下,他那个特别的玩具是否应当收起来,还是他愿意与人分享。要鼓励小伙伴自带一两个自己的玩具(就是为了防止“主场”的孩子不想让别的小朋友玩他自己的玩具),直到分享成为一则规范。随着孩子们交流的增加,他们就会开始交换玩具了,而这就是分享的开始。
还要留心观察一下,看看为了争夺玩具而打作一团的孩子们能不能自己做到分享东西,之后你才能介入、千预他们的行为——当然,除非孩子已经开始挥舞小拳头了。如果孩子们能和平地玩玩具,或是其中一个孩子表现出大方待人,一定要给予很多表扬。
•跟孩子分享。让孩子学会分享,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做个榜样。经常跟孩子说说分享,给孩子一块你的吐司,或你盘子里的大块奶酪,让孩子看看你的杂志(当然,在你的监督下),让他穿穿你的靴子,同时解释说:“这些是我的东西,但是我喜欢跟你分享。”
还要跟孩子玩分享游戏:“你让我玩你的娃娃,我就让你玩我的扑克。”跟与别人分享相比,与你分享东西,给孩子带来的恐惧感要少得多,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非常好的准备阶段。
•跟孩子聊聊借与还的概念。向孩子解释,借来的东西要还回去:比如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向孩子解释。借用一下孩子的玩具熊,几分钟以后再还给孩子。让孩子借走你的太阳镜,然后再把眼镜要回来。要向孩子说明,孩子在游乐园荡的秋千不能带回家,在小伙伴家玩的积木也不能带回家,但是积木可以“借回家” 玩一玩。
•要对孩子的分享行为给予表扬,不论这个行为表现得多么不起眼,或者多么不情愿。无论何时,只要孩子同意分享,就要赞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可能的话,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分享能让他得到快乐:把他的小铲子借给小伙伴,结果盖了一个漂亮的城堡;把小卡车借给小伙伴,结果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随着时间的增加、经验的累积以及一些温柔的指导(例如,当孩子不愿分享这个玩具时,建议孩子分享另外一个玩具),最终,孩子会认识到分享能让 游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而争抢只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到了孩子能更多、 更频繁地与人分享时,他很快就会明白这一点一可能是在幼儿园里,也可能是在游戏小组中。
来源:Grace在家早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