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文字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6-23
关注

我们能注意到,孩子从婴儿期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如摸摸柔软的海绵,踢踢石子让它不断滚动,追随着蚂蚁看看它们究竟爬到了什么地方,拿到了并非玩具的东西如钟表一定要“拆”开看看……孩子总是好奇周围的一切。

图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注意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由此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利用好小朋友天生的好奇心来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呢?

 

 

0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日常感知、做小实验、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02

创设适宜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氛围,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参与操作实践,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地探索氛围。

 

03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

幼儿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激发幼儿探索的激情,是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开展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去探索。

 

幼儿通过思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保贵的科学素养。因此,我们开展了“小问号”、“我发现了……”等形式的活动。促使幼儿对社会和自然事物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幼儿提出问题之后,我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答案,或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回家和父母共同查找各种资料等进行探索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结果或查到的答案大胆的表达出来。

 

04

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思路,更清晰的了解某些事。在探索过程中,语言伴随动作同步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争论有时是一种催化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进行猜想和解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验证,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石头和石头碰撞可以撞出火花,争论一下也许就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05

启发引导,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幼儿年龄小,他们有时虽然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能力有限,无法独立解决而放弃了探索,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启发和耐心的引导,从而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断实践证明,科学教育活动中,探索能力的培养,不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幼儿的特点,又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通过科学活动,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分享探索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来源:糖球儿幼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2906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6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