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6-23
关注

说到“啃老”这个词,你会想到的什么?

成年了不工作赚钱

每天挥霍着父母的钱财过着日子,享受一天算一天。

不思进取,心安理得花父母的,不曾想过回报

….

以为就这样吗?

如果说啃老有段位,那么当下新出现的的一种 “新型啃老方式”可算的是王者级别。

家长不仅无法察觉,甚至认为孩子认真刻苦,有能耐,到底是什么方式呢?

1

以学习为理由,逃避工作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一个词,叫:“慢就业”。

指的是,大学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暂时性的选择考研、考公、考教师等。

诚然,大学生就业压力严峻,想要通过考研、考公等途径,谋得一个更好的出路,本无可厚非。

但慢就业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急迫的经济压力,所以才能安心学习,准备各种考试。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父母的不断资助。

当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能够认真去准备考研,当然是可行的,但如果只是把考研,当成逃避找工作的一个借口,那就大可不必。

身为成年人,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逃避,选择不就业,但不要躲在父母身后,让父母为你的行为买单。

2

以创业为由,向父母借钱

曾经一个节目《金牌调解》有个故事就真实反映了这种新型啃老方式:

里面徐女士的儿子痴迷于创业,父母也很支持,还把自己所有打工攒的钱全部给了他。

但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欠了很多外债。

在父母帮助还清大部分债务后,在小江的软磨硬泡下,徐女士又把唯一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贷款用来支持儿子再次创业。

….

还是那句话:

你可以追求自由、追求想要的生活,但不应该牺牲父母的自由,甚至牺牲掉父母生活的安稳。

想创业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挣钱,去把事业做大做强,而不是仰仗父母的资金支持,让父母为自己收拾烂摊子。

让父母的晚年老无所依。

有人把上述两类人归结为“新型啃老”,概括来说就是:

以体面的由头(或学习或创业),行啃老之实。

面对这样的要求,父母大多无法拒绝,还有可能觉得子女有想法,追求上进。

于是,用尽全力托举着他们去追求梦想,去过他们想要的人生。

可是:

子女可以永远是父母家里的孩子,但不能在社会上做永远的孩子。

父母能呵护一时,永远不可能呵护一世。

为了子女更长远的未来,父母对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不可忽视,也一定要牢记这3点:

1

父母要有边界感

有人说,所有关系变坏的根源,都源于没有边界感。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于是,他们会替孩子大包大揽,解决生活中的琐事、干涉孩子的选择与决策、窥探孩子的隐私……等孩子成年后,干涉子女的婚姻、工作,甚至人生。

这样做的结果,大概率就是:孩子要么依赖父母,成为父母的“巨婴”,要么与父母决裂。

作为合格的父母,要有界限感,明晰什么是孩子的事情,什么是父母的事情开始。孩子的事情由孩子自己解决,但在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跨越。

如此,孩子才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依赖父母,长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2

给孩子无条件有原则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始终如一,而且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爱是不变的,不管他有哪些缺点,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

无条件的爱,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

父母应该给子女的,是无条件但有原则的爱,而不是无原则又有条件的爱。

什么事是“有原则的爱”呢?原则在哪里呢?

比如孩子吐口水,说脏话、偷东西、攻击他人、伤害他人、不遵守社会秩序、无节制地提出物质要求等等,对于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和不合理要求,家长确实不能纵容,这就是原则。

如果听之任之,或者助纣为虐,那就变成“无原则的溺爱”。

当孩子做错事,放错误时,我们依然爱孩子,但是我们不能纵容,要耐心地引导和帮助改正。

3

对孩子的爱有底线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下面的故事,相信大家会有熟悉感。

周婶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没过多久,觉得生活太艰苦便回到了老家。

回来没几天,就要求周婶给他找个体面的工作,而自己却天天在家睡大觉。周婶求遍了身边的亲戚,又是送礼又是请吃饭,终于给儿子谋来了一份好差事。

工作到手了以后,又开始要房子。周婶把大半辈子的积蓄都拿了出来,给儿子购置了一套单身公寓,儿子美滋滋的住进了新房,周婶愁的头发都白了半边。

后来,儿子谈了恋爱准备结婚,女方家里要了高额的彩礼,周婶手里没了钱,只得七零八凑背了一身债,之后为了替儿子还债,年过半百还在拼着命打两份工。

….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

看起来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但却没想过,这种无底线的给予,却活生生把孩子变成了喂不熟的白眼狼。

你越给予,孩子就会要的越多;你越无私,孩子就越理所当然。

诚然,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爱需要需要节制,有底线。

美国学校给父母的备忘录写道: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对错。

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消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孩子是需要管教的,管教就意味着父母要舍得“狠下心”,舍得立规矩。

孩子终有一天会长大,他的人生需要自己来争取。

父母不竭尽全力,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快。

来源:一天一个早教亲子游戏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275
0
0
分享
评论
(0)
0.0438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