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上,他坦言说:母亲是此刻我最想念的人。
在感言中,他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8000多字的获奖感言,莫言用了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
他认为,自己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那个宽容、善良和坚强的母亲。
上周,后台有一位妈妈留言说,女儿4岁了,自己一般不会惯着孩子,但孩子最近看哭解决不了问题,开始自残了,不顺心达不到目的就自己打自己,刚开始是跺脚打腿,这两天动不动就自己打自己的脸。
她问我们,这种情况怎么办?
同样是妈妈对孩子的爱,有无言的,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去支持孩子;
也有不知所措,或者说用自己认为的爱去对待孩子。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母亲的语言和行为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语言》一书写道:
孩子的语言中平均95%的词汇跟父母是一样的。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孩子怎么说话,你就能反思到你是怎么说话的。 孩子从出生开始到他18岁离家之前,无时不刻不被父母的语言所塑造。 在我们的家庭当中,尤其是6岁以前的孩子,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所以,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力更大。
有一个孩子,爸爸妈妈长年苦于生计,他印象中,妈妈最经常骂他的一句话就是“猪脑子”,尽管很反感,但因为还小无力反抗,他一直默默忍受着。
直到有一天,17岁的他在理发店给顾客洗头,不小心烫到了顾客,顾客表示不舒服,他的老板当着大家的面同样骂了他一句“猪脑子”,这句话一下就激起他这些年压抑的所有情绪,他立马拿起身边的水果刀,对着老板连捅几刀,导致老板当场死亡,就因为这三个字他毁掉自己的一生。
破坏性的语言,就像埋在孩子身上的一枚危险的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以后会被哪个场景,哪句话三二一呯就地引爆。
同样是妈妈,有些人把养育孩子当成拖累,而有些人却当成感恩。
有一个孩子看到妈妈肚子上剖腹产留下的可怕的疤痕,吃惊地问:
“妈妈,这条疤痕好可怕,是怎么来的?”
妈妈说:
“你要感谢这条伤疤,因为它你才能平安来到这个世界上。”
当我们用欣赏的语言跟孩子说话时,孩子将学会自我欣赏。
很多家长花重金送孩子去各种早教机构,学习和他人交往,却不知道,妈妈的语言才是成本最低、能量最大的的资源。
美好的语言就像阳光雨露,悄无声息地滋润着生命的成长。
愿每位妈妈,都能跟孩子好好沟通,而不是像前面视频中的那位妈妈一样,看似平静的对话,实际上却咄咄逼人。
例如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话:
孩子遇到挑战时,你可以说: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吗? 孩子经历失败时,你可以说:失败没有关系,妈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孩子取得成就时,你可以说:孩子,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之——行为态度
曼彻斯特大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博士早在1975年发表过一项关于婴儿情感发展的研究,这个实验名叫“静止脸实验”。
实验之初,妈妈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
静止脸实验开始,妈妈面无表情,孩子很快就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妈妈注意,当孩子继续尝试让妈妈像以前一样和自己互动时,妈妈仍然面无表情,不到两分钟,孩子就开始崩溃大哭。
研究发现,在妈妈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里,他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在这个实验里,妈妈的态度就是对儿童情感忽视。
什么是父母对儿童的情感忽视呢?
临床心理学家Jonice Webb博士将这个问题定义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未能做出足够回应的结果。
比如,孩子气鼓鼓地从外面回来,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明显是在生气,可是家里谁也不去询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当他是空气一样;
再比如,孩子心爱的宠物狗走丢了,再也找不回来,父母一句话都没有安慰,甚至还嘲笑他狗狗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好伤心的。
很多父母觉得,我们那么努力打拼给你吃好喝好,还要供你上学,平时没那么多时间对你嘘寒问暖,不应该被理解吗?
殊不知,孩子的年龄越小,越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本能的驱使会让孩子更容易向妈妈寻求爱的安全感。
所以,如果父母双方都忙于生计,完全顾不上和孩子的情感交流,而妈妈作为和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无法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孩子最终会产生疏离和不被爱的感觉。
和父母情感疏离的孩子,很大一部分会表现出过分的懂事,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不敢跟你提任何要求,你觉得他很懂事,请先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与安全感。
长期受到情感忽视的孩子,他也会学着向别人压抑自己的情感。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将是他对待我们的方式。
我们可能给不了孩子一掷千金的生活,却可以给他足够的爱和关注。
愿每位妈妈,就算生活再艰辛,也别忘了给孩子灿烂的笑容。因为,你就是他的世界里那颗发光发热的太阳。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表达你的关注:
-
询问孩子的感受; -
弄清孩子有情绪的原因; -
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安慰; -
教会孩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控制,接受自己的情绪。
电影《阿甘正传》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智商只有75的阿甘,在妈妈的陪伴和教导下,他的人生却像开挂一样,可以说,没有妈妈的鼓励和爱,就不会有阿甘的奇迹。
阿甘生来智商偏低,且身体有缺陷,但阿甘的妈妈一直对他说:
“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你和其他人没有区别。”
因为妈妈一直的积极暗示,阿甘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异类。
当别人质疑他傻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
“妈妈说,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为了鼓舞阿甘,妈妈经常对他说:
“每天都会有奇迹发生。”
不难看出,阿甘的妈妈是一个负责又睿智的妈妈,没有因为阿甘异于常人的低智商嫌弃他,也没有过于保护他,只是尽力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让他一直相信自己就是正常人。
他何其幸运,有这么一个好妈妈,才能坦然又幸福的生活下去。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的结尾写道: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
我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我能成为一个不太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身为一个妈妈,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们的人生就像参加了一场漫长的考试,没有人教我们如何答题,我们只有自己摸索。
直到我们的人生走到尽头,才会上交答卷,至于得了多少分,评分的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
来源:男孩派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