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所有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反应的都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缺失。
周末到餐厅吃饭,邻桌一位妈妈正在教育孩子。
孩子考差了,妈妈很不满意,怪他贪玩手机、粗心大意、心思不在学习上。
而孩子耷拉着眼皮面对妈妈,一手拿着罐装饮料,在桌上来回地划拉着。
几分钟过去了,妈妈依旧翻来覆去地说着成绩的事,冷不丁地,孩子冒出一句:
“你们平时根本不关心我,没考好就知道说……”。
妈妈先是一愣,接着反问道:
“我和你爸整天忙碌,难道不是为了赚钱,让你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吗?
你就拿这点成绩回报我们?”
孩子面露委屈,却又不知如何作答。
只把手中的饮料瓶放在桌上来回滚动,“吧嗒”一声,饮料掉在地上。
看着四溅的乳白色液体,妈妈顿时来了火,伸手就拍了男孩的后脑勺呵斥道:“学习不好,还瞎搞!”
孩子也生气了,抓起书包就往门口走去,妈妈叫不住他,只得赶紧追上去……
当孩子不听话、叛逆、成绩下降时,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可这样的教育真的能奏效吗?
01
讲道理、发脾气,为何难以改变孩子?
网上一个帖子称“孩子很调皮,每次讲道理不听,打一顿才会听话,不知该怎样教育孩子才好?”
很多网友回复表示,家有同款娃。
实际上,孩子们之所以“不听话”,原因就在于父母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孩子有错,太多父母习惯性地讲道理,但这往往会把事情带入到死循环当中,即孩子犯错,父母讲道理,孩子听不进,父母发脾气威吓,不久孩子又回到原样。
在网上的视频中,见过两个场景。
一个场景中,孩子安静地玩着乐高,一旁的妈妈趁机开启教训模式,说上午他不该抢弟弟的玩具,作为哥哥更不该动手打人。
并告诉他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弟弟,接着又拿自己小时候的事来打比方。
然而,孩子却只顾着玩手中的乐高,并不回答一个字,甚至不时反过来跟妈妈炫耀手中的成果。
显然,妈妈苦口婆心地一番说教,全都成了耳旁风。
另一个场景中,孩子把桌上的玩具,一个个地往地板上丢,还不时用脚去踩。
旁边的妈妈一边制止,一边教育,不该乱扔乱踩玩具,玩具弄脏了拿手上玩不卫生,玩具踩碎了下次就不能再玩了……
但孩子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妈妈的话充耳未闻。
两个不同的场景,妈妈同样是在讲道理,但这对孩子却并没有起作用,为什么?
原因之一,是人类接受信息的方式决定的。
脑科学认为,大脑接收信息的1900万个神经元,其中有1500万个和视觉相关。
同时,心理学中的麦拉宾法则认为,一条信息产生的影响力,只有7%来自文字,38%来自声音,剩下的55%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
这就意味着,比起干巴巴地讲道理,人类大脑更容易从眼见的事物上获取信息。
这也是父母讲了多次,孩子还是不听话的关键原因。
02
你怎样教育孩子,孩子就怎样回馈你
03
高层次的家庭,父母都做好了领路人
04
来源:家教博士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