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8
关注

1.jpg

1.jpg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小儿的胃肠道功能比成年人差,更容易患病。细菌性痢疾常在夏、秋季流行。

  细菌性痢疾一般发病较急,患儿突然发烧、腹泻。开始是拉稀便,逐渐变成脓血便(红白色的粘冻样)。每天少的拉几次,多的拉十多次、二十几次,而且直肠肛门部位有拉不完的下坠感,俗话叫“里急后重”。小儿得了菌痢可出现只拉稀水便,而没有脓血便,患儿有肚子阵痛、呕吐的表现。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发病更急,很快发生抽风、昏迷、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小儿生命。

  预防细菌性痢疾要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痢疾杆菌是通过食物、饮水进入人体内的,也就是说,痢疾杆菌污染过的食物、饮水或被污染的手拿取的食物,人吃喝后,就可能会得病。因此,应严格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细菌性痢疾。发现得了细菌性痢疾的病儿,即应采取隔离措施,并对病儿的呕吐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平时多吃些生蒜也有预防作用。

  治疗细菌性痢疾可用痢特灵、氯霉素、磺胺药等。治疗要彻底,要防止因治疗不彻底转成慢性细菌性痢疾。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细菌性痢疾常在秋季流行 搞好环境卫生是关键》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379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5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