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家长请务必警惕!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传染疾病进入高发期,将会危害着幼儿的健康。为了让孩子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健康成长,在此,我们特意邀请家长朋友与幼儿园一起努力,做好幼儿春季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Part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
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控建议
1.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必要时进行消毒,使用流水勤洗手;
2.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4.接种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
Part 02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
主要症状
感染水痘病毒后,早期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等前驱症状。皮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波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
防控建议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既往未患过水痘、未曾接种过疫苗的青少年和成人,如面临水痘病毒感染风险,也建议接种水痘疫苗;
3.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考虑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他人;
4.隔离期直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Part 03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3~5月是麻疹的季节性发病高峰。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学习及生活场所更容易实现传播。
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有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个别病例还会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
防控建议
1.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2.如果出现发烧、出疹、咳嗽等症状,应到医院诊治,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果被医院诊断为麻疹,应根据医嘱做好治疗和隔离;
3.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接种疫苗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因此家长在当地疫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接种门诊电话沟通预约时间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Part 04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风疹患者,包括隐型感染者(感染病毒后未发病人群),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主要症状
感染病毒后,早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之后面部首先出现浅红色斑丘疹,迅速遍及全身。
儿童患病时通常病情轻微,孕妇患风疹则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等,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防控建议
1.未按照程序接种疫苗的适龄儿童应尽早去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既往疫苗接种史不详的成人,也建议接种一剂含风疹成分的疫苗;
2. 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成人尽量少去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孕妇避免与风疹患者接触;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
Part 0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主要症状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冬季常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且能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
防控建议
1.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避免与流腮病人接触;避免在流腮流行期间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腮病人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他人。
Part 06
猩红热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飞沫传播,比如说呼吸或者说话时带出的细小的颗粒,通过这些来传播,也可以通过本细菌污染的食物或者是用品、用具来传播,偶尔也可以通过外伤或者残道来传染。
主要症状
猩红热潜伏期为2~12天,多数为2~5天。起病多急骤,以发热、咽峡炎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头痛、食欲缺乏和全身不适等。脉搏增速,常超过体温增高的比例,小儿尤甚。
防控建议
1.加强居住环境的卫生管理,在猩红热的流行期间,要做好消毒处理,隔离措施,对于平常用的餐具以及日常物品要加强做消毒的;
2.其次是治疗和针对隔离患者,要避免接触病患,做好防护措施的;
3.最后是居住环境的通风,以及提高免疫力,提高体质能力的。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