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眨眼间,六一儿童节近在咫尺
不少家长就开始显得有点焦虑
“老师,我家娃回来说他站在最后一排?”
“我家宝贝唱歌特别好,可以演主角吗?”
“老师,我家宝可以当主持人吗?”
为了迎接这个节日
老师们早已紧锣密鼓地准备节目
希望把最精彩的节目呈现给家长
而家长们却开始操心孩子在表演中
扮演的角色、台词、舞蹈站位等问题
到底是老师们“偏心”?
还是不够了解老师的想法?
还是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今天,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吧
期望≠绑架
六一文艺汇报演出一直以来
都是幼儿园庆祝六一的传统方式
作为家长,每逢节日表演都心怀期待
希望自家孩子能成为全场最亮的那颗星
但是每个节目中的主角屈指可数
如果无法接受孩子只是表演“一棵树”
或不理解孩子为何被安排在不起眼的位置
就会产生各种攀比、纠结、焦虑的心理
在“权衡利弊”后还是想找老师“理论”
但请别忘了节日的“小主人”
是可爱的孩子们
别掺杂了太多的成人意识
让这个节日失去原本的意义
别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间接影响了孩子过儿童节的初衷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
并不在意自己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会沉浸于完成新动作时的自信
得到表扬时的骄傲、拿到道具时的新鲜感……
这些不起眼的排练环节
却是孩子们的快乐来源
他们享受的乐趣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不妨尝试从孩子的视角看待“表演”吧
选择相信
作为幼儿园,都希望每年的节目
精彩纷呈,创意无限
作为老师,都希望自己编排的节目
能获得家长的掌声与领导的赏识
在排练的整个过程中
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
带着孩子们熟练动作、掌握队形
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
这都是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
她们考虑的是节目的整体性以及演出效果
如果因为节目的需要
中途给孩子调整了演出位置或角色
此时,请家长们选择相信老师
理解老师的统筹安排
给予老师多一点支持
少一点质疑与埋怨
相信老师们也会将此“铭记于心”
为以后的家园沟通工作搭好桥梁
给予认可
孩子们的六一表演活动
他们有的是“c位”,有的扮演“主角”
还有的可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
“一棵树”“一朵花”“一棵草”
然而不管是哪个角色
都请尊重孩子的付出
他们一遍遍地参与排练
经历了辛苦的排练过程
付出了努力的汗水
都是为了在舞台上展示最好的状态
呈现精彩的表演
同时,在舞台上有着不同的角色和分工
每个角色都是节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孩子们在表演中逐渐认识到
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并在排练中养成了
谦让、等待、轮流等规则意识
这些宝贵的“经验”都值得珍惜
当孩子站在舞台上那一刻
无论在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
他们都是舞台上闪闪发光的主角
无论舞台有多大
无论临场表现如何
只要他勇于踏上舞台
都希望家长们能够站在身后
永远支持鼓励他
就算是临时怯场发挥不佳
当他表演完节目那一刻
也请以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别吝啬言语和行动上的鼓励
挖掘孩子舞台上的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再送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
让孩子从中收获自信与快乐
写在最后
在忙碌的节日氛围中
感谢老师们付出的一切努力
希望家长多一份的理解与支持
学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赞扬孩子
不以自己的期望去打扰孩子的快乐
希望在大家的配合下
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来源:幼师贝壳
声明:发表此篇《“老师,六一表演我的孩子为何在最后一排?”》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