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6
关注

 

 

1

趁午休,看了一章节“学会赞赏孩子”。

觉得很是受用。

中国的传统教育,普遍以批评教育为主。

即便到了我们这代80、90后父母也难逃父辈们的印记。

不然我也不会在看到这一章节的作业时,半晌都想不出一个答案来。

1、我喜欢孩子的哪一个物质。

2、最近他做了什么让我赞赏的事,但我没有说出来。

3、我想怎么对他表达我的赞赏,用“描述性”赞赏的技巧。

如果把这三个问题换成:

你对孩子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你希望孩子哪些方面有所进步?

针对这些方面你会做出哪些计划?

我肯定不用思考就可以写出一大堆。

但书中的三个问题,为何难住了我?

就这是“批评教育”太根深蒂固。

平日里只看到孩子需要改进的一面,完全忽略了他值得赞赏的一面。

虽然也受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知道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但难免也夸得不得其法。

“非常好”

“你真棒”

“你太了不起了”

这类简单直接的赞赏方式虽然很便捷,不用过大脑就可脱口而出。

但这样真能夸出一个内心强大,愿意不断接受生活挑战的孩子吗?

我想这真的很难说。

2

著名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在他的《自尊心理学》一书里写到: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是否有积极的心态,自我评价还会影响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

可见一个人能拥有自我肯定,自我赞赏的能力是何其重要。

从自我出发,非常感同身受。

我的自我评价永远都是负面消极的。

缺乏自信早已成为我性格的标签。

很难改变,也许会伴随我一生。

不可否认的是,父母自信的缺乏无疑会转移到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

由于自我赞赏能力的缺失,可能也是造成我面对孩子时,难以找出其优点的原因。

知其因,治其果。

想要帮助孩子建立正面、真实的自我形象,不得不让他们学会“赞赏自我”。

而自我赞赏,首先需要从别人的赞赏那里习得。

但有些善意的赞赏也许会招致意想不到的反应。

赞赏可能会导致否认。

赞赏可能会带来压力。

赞赏可能会引起焦虑。

赞赏可能会感觉被控制。

赞赏可能会让被赞赏的人产生怀疑。

赞赏可能会让我们关注到自己的弱项。

3

那究竟应该如何正确的赞赏孩子?

——用描述代替评价。

描述:你所看见的。

描述:你的感受。

总结: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比如:孩子第一次自己穿好了衣服,站在你面前,希望引起你的注意。

✘无益的赞赏:你真是个好孩子。

✔描述性赞赏:我看见你自己穿上了T恤,标签朝后,你拉上了裤子的拉链,两只袜子还是同一双,穿好了鞋。你做了这么多事,多不容易啊!

✔总结的词语:你自己穿好了衣服鞋子,这就叫“自立”。

我们都是从小孩子成长过来的,面对于以上这两种赞赏,想听到哪一种,答案不言而喻。

4

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也会在无形之中激发出孩子“自我赞赏”的能力。

我也相信,通过我们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

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

“他可以把杂乱的屋子整理干净”

“他有控制自己的能力”

“他能做到守时”

“他主动、灵活”

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做到这一切时。

所有这些都会存储在他的内心,没人能夺去。

所有这些经历,都可以在今后受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

给他安慰和鼓励,更会成为他日后成功的基石。

 

 

来源:原创  秋妈育儿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2221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8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