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3
关注

孩子爱打人的原因:

        1、打人是一种试探: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类似闹闹这样的攻击行为非常普遍。有时候孩子打人,没有任何理由,他们只是怀着一种玩的心理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他们想看看打完人后将发生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打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试验。

        2、为了不受冷落:两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她,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她,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

        3、误会了家长的“称赞”:孩子发出“哒、哒、哒”类似“打”的发音,并且手上有拍打的动作,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了这个动作,就会造成孩子喜欢打人。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有些父母喜欢假装打孩子、咬孩子,这样,孩子可能会误认为“拍打”就是表达“高兴”和“喜欢”情感的方式。

     4、来自环境: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他们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孩子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加选择地模仿。

        5、为了宣泄: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孩子,很少跟孩子沟通,孩子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另外,小孩子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

        6、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因血铅超标引发的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有必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多饮牛奶,绿豆汤,少到交通干道边玩耍,可预防和治疗血铅偏高。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1、找出孩子行为的根源:当获知孩子打人时,父母不要急于埋怨批评孩子,而是蹲下来,温和地与孩子谈一谈,了解他大人的原因并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然后给孩子讲道理,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

        2、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孩子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建议父母要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需要。每当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他的这种行为。

        3、淡化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当孩子比较小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孩子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打人的目的。有时候,孩子打人仅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没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某些经验表明,打人是获得关注的重要手段,于是他会不断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4、教给孩子渲泄情绪的正确方式: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让孩子向父母哭诉一番,给孩子一个可以发泄内心不满的玩具,或者让孩子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在父母的帮助下,引导孩子有效地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5、进行心里疏导:让孩子明白你仅仅不喜欢他的攻击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引导孩子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通过故事或者事实教育孩子,如果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他学习体会他人的感情。当孩子学着改正或表示要改正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给他足够的信心来改正错误。

         6、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孩子选择,但要尽量避免选用具有攻击倾向的玩具。

        7、让孩子多参与有固定规则的游戏:带孩子玩一些他喜爱的诸如棋类、玩扑克牌、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等孩子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以后,可以请同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增加孩子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孩子接受小朋友的监督,更好地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孩子爱打人怎么办》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464
0
0
分享
评论
(0)
0.0423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