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动手:如果因为口角而动起手来,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使得矛盾升级,带来身体的伤痛,甚至殃及生命。如果家长给孩子树立动不动就动手的榜样,不仅会让孩子当时感到恐惧,失去安全感,更有害的是让孩子学习到了这样的一种解决情绪问题的模式:动手打人。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2、对骂:骂人好像出了气,但其实是一个“双输”的过程。污言秽语的你来我往只能让当时的双方都受到更大的伤害,而并没有解决问题。此外,负面的情绪还有可能通过种种方式传递给孩子,比如母亲的乳汁、家长的态度等等,让孩子无辜受害。
3、不理: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好,可能会采取“逃离是非场”的方式,但有时心里的结可以通过这种逃避进而自我调节的方式解开,有时则解不开,留在身体里,带来伤害。有时候,孩子也会学习这种逃避的行为,今后不敢面对冲突,无法解决纷争,变得软弱不自信。
解决之道:让孩子在冲突中取得经验
虽然每个人都不希望在公共场合发生争执,但一旦这种冲突来了,家长也不要怕,因为如果处理得法,这反而能够成为一次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好机会。
首先,当家长面临冲突的时候,不要急着发火。比如,对于案例中的程小姐,她可以说:“刚才你大喊大叫,如果是我们大人之间的话问题不大,可是你吓到了我的孩子,她还不到1岁,我作为母亲感到非常担心。”讲出自己的感受后,接下来可以补充对于对方的理解:“刚才我婆婆是出于保护孩子拨了拨你的包,可能给你带来了担心,对此我感到抱歉。”
这样一来,对方肯定会表示对自己无意中吓到孩子的歉意,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经历了这样的事件,孩子也可以从中学到非常宝贵的经验:每个人都有情绪,但学会表达,就能握手言和。
专家提醒说,这种沟通的方式只适用于级别较低的摩擦,如果遇到了歹徒或遭遇身体攻击的时候,家长必须首先评估风险,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孩子与人发生冲突忌"还手or逃避"》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