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小蒙妈周末打扫卫生的时候,小蒙就会跑过来仰起可爱的小脸蛋,兴致勃勃地恳求:“妈妈,让我来帮你吧!”妈妈正犹豫呢,她就会过来抢妈妈手里的工具,一副不给不行的样子。等给了她工具,她往往把妈妈已经打扫干净的地方弄脏,捎带脚还可能打碎一个花瓶或者弄翻了杯子。如果批评她吧,孩子是一番好心,如果不批评吧,她不知道还会制造多少麻烦,还得让自己辛苦地返工,劳动效率反而更低了。
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给大人“帮倒忙”,看到妈妈在劳动,他们总想过来“插一手”, 他们跑来跑去,忙个不停,即便是大人拒绝他们的“好心”,他们也会坚持来“帮忙”。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他们独立意识觉醒的标志,他们已经自信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并且非常急于体现自己的价值。他们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探索和尝试,渴望帮助别人并能得到大人的肯定,但是由于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帮忙洗碗结果打碎了碗;帮忙洗衣服结果弄湿了鞋子;帮忙扫地结果扫把碰疼了头……越帮越忙,妈妈要不断地在宝宝后面收拾残局,让妈妈又气又恼。
有的妈妈很清楚孩子“帮忙”后的结果,对于他们要“帮忙”的请求严令禁止:“你干不了!不许干!”,甚至训斥他们:“一边玩去!不够你捣乱的了!”妈妈如果态度强硬,他们才可能罢手,但是还会气鼓鼓地表现出一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模样。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能力很有限,所以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也很受局限,但是他们却从这有限的行为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体会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操纵感和控制感,由此得到成就感和自尊感的体验。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无疑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热情一味地打击,把他们拉到一边让他们“坐享其成”,剥夺他“帮倒忙”的权利,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都将受到很大的打击,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帮忙劳动的兴趣,养成袖手旁观的坏习惯。
孩子“帮倒忙”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机会,也是让孩子体验自己的能力,增长自信的机会,也是让孩子表达对父母关爱的机会,聪明的妈妈应该变孩子“帮倒忙”为“帮到忙”,让孩子实现这些美好的初衷。那么,应该如何做才能小心呵护孩子帮忙的热情呢?下面,列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洗衣服”的镜头来给妈妈们做参考。
妈妈在卫生间里洗衣服需要很长时间,孩子往往会忍不住凑过来帮忙,妈妈洗好的衣服刚放到一个盆里准备漂洗,稍不留神,孩子就很有可能过来往这个盆里放上几勺洗衣粉,这时候妈妈一定要按捺住气恼。比较合适的做法是:把孩子自己的盆放在他面前,往盆里放个小手绢或者小袜子让孩子洗,这样,你在这边洗,他在那边洗,各自都能洗的不亦乐乎而互不干涉。你可以趁此机会,教孩子如何揉搓衣服才能洗的干净、用多少洗衣粉合适、浅色的衣服和深色的衣服应该分别放置、什么样的衣服更需要使用柔顺剂等关于洗衣服的劳动技能。
晾衣服的时候,也让孩子参与到劳动的环节中来,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可以让孩子将衣服从洗衣盆中拿出来递给你,你再往衣架上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地夸奖孩子:“谢谢你的帮助!你可帮了妈妈大忙哦!”这样不仅肯定了孩子对妈妈的帮助,让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还有效培养了孩子对劳动的积极性和喜欢帮助别人的优良品质。
专家妈妈贴心话
在平时,也应该有意安排一些孩子能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来做,如让他将鞋子摆放整齐、叠好自己的衣服和袜子、给爸爸妈妈捶捶背等,只要没有什么危险性,尽量让他去做,即便是宝宝帮一些倒忙,如把地扫的乱七八糟,你也可以先做别的事情,等他感觉扫地不好玩的时候再过去把地打扫干净,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或者给自己添乱而呵斥孩子,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家长们不要一味的责怪孩子帮倒忙》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着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