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直击:父母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事情都不问孩子,擅自替孩子做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不仅让孩子丧失了自己动手、尝试着做事情的机会,也让孩子失去了想象力,不得不依赖着父母过日子。
康路是北大哲学系的硕士毕业生,在北大的时候不仅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而且无论是做事情还是看待问题,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见。虽然在他们班级当中,他的年纪是最小的,但是他却是同学们眼中的老大哥。遇到事情总是找他商量,有什么问题总是和他讨论。
“你的主见是如何培养起来的呢?”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老公问康路。
“哦,这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从小这么培养我的。”康路说道。
“你父母从小怎么培养你的?”老公不解。
“是这样的,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有意识地让我做主,他们总是告诉我,我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就像每次到玩具店里我可以自由自在选择我的玩具一样,只要自己手上的钱足够,我可以买任何我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
“你父母可真开明!”
“是啊。上了学之后,我父母看我比较喜欢音乐,就建议我一边读书一般学习音乐。反正我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由我自己决定。他们只给我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康路的语气明显带着感激。
“那你父母就不怕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啊?”我担心地问,“毕竟小孩子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很容易做出不切实际的事情来。”
“对,你说得很对。所以,我的父母总是告诉我在作出自己的决定之前,要多多思考,在作出决定之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他们也是这么做的,给我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我养成了遇事有主见的习惯。”康路说完,站起身来倒了一杯咖啡,然后继续说道,“比如说晚上我们要睡觉的时候,父母就会让我们选择哪一本故事书让他们念给我们听。在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和袜子,他们也都会让我自己选!”
“我觉得不仅仅和你父母的培养有关系吧,是不是在学校的教育也倡导让孩子自己选择呢?因为我们家欣欣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面临一些选择。”我插嘴道。
“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是相辅相成的,仅仅只有一个方面是不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一些家庭比较先进的教育无法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学校的教育没有跟上。孩子在家里所受到的教育和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是不协调的,甚至是互相有冲突、互相矛盾的。”
“那么,你在学校里接受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教育呢?在一些事情上,学校也让你们做主?”老公继续问道。
“是,在很多事情,学校让我们自己做主,比如说让我们决定什么时候用餐,让孩子决定是否要进行午睡、是否应该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玩等等。”康路非常兴奋地说道。
“有意思!哈哈哈……”老公开玩笑道,“德国的优秀教育,造就了很多人才,或者说是精品!”
“哈哈哈,你也是精品,简直是极品嘛,哈哈哈……”康路毫不示弱。
“还孩子自由”、“还孩子自己的天空”……在中国,类似这种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少年了,就像为孩子减负一样,最终的结果是越减越负。
而随着一些“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的兴起,一些父母在没有征求孩子喜好的情况下,又给孩子报了名,一点也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是否喜欢。这不仅给孩子增加了学习负担,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
其实,不止在这一件事上,在很多事情上,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帮孩子拿主意,为孩子做主,比如,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因而,与德国的孩子相比,中国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很少,更缺少独立自主性。
那么,如何才能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呢?中国父母不妨从德国父母的身上多学习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首先,不要凡事都帮孩子作决定,而要征询孩子的意见。最好是遇事只帮孩子出主意,而不是做主。
其次,不要不给孩子狡辩或者顶嘴的机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再次,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喜欢做的事,就要让他做。当然,孩子做的是错事除外。
总之,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就必须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凡事都自己拿主意、作决定。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自然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遇事就知道如何去做了。
当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嚷道:“爸爸妈妈,你们侵犯了我的自由,你们要还我自由!”面对孩子这样的呼声,你会怎么做?你又该怎么做?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不要帮孩子拿主意》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着网络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