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范例
潘妮快上小学了,但还是改不了穿着脏鞋在木地板上走来走去的毛病,尽管妈妈已经五次要求她从外面回来后,换了鞋再进屋,但潘妮总是忘记这回事。每次看到刚刚打过蜡的地板又被潘妮沾满烂泥的鞋给弄脏了,潘妮妈妈都非常生气。
一天,潘妮回家后,又忘记了换鞋,妈妈刚刚辛辛苦苦打过蜡的地板又被潘妮的脏鞋给弄脏了,潘妮妈妈满脸怒气,她想该跟潘妮好好谈谈了。
“潘妮,你很不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我非常生气。”(潘妮妈妈的批评是特定的,并且很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我跟你说过五次了,要你在进屋前换下脏鞋,但每次你都不当一回事。”(潘妮妈妈准确地描述了事情,并且把潘妮的问题说成是暂时性的)。
“今天妈妈的同学和朋友要上咱们家里来,妈妈很想好好招待他们,所以妈妈刚刚给地板打过蜡,因为把家里弄得很整洁是对客人的尊重。可你看看地板上都是些什么?你把地板弄脏了,妈妈就得再花时间把它给弄干净,万一妈妈的朋友正好这个时候来了,你说妈妈怎么办?很可能他们就会以为妈妈对他们的到来无所谓,因为连地板都没弄干净。妈妈不需要你帮忙,但你至少要懂得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潘妮妈妈只是描述了所发生的事情、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她的责备是正确的)。
“我要你留在自己房间里15分钟,好好想想我的说法对不对。然后告诉我,今后你会如何爱惜妈妈的劳动成果,保证这类事不再发生。至少要写出三条解决办法。”(15分钟是快要上小学的潘妮考虑问题的比较实际的时间段,潘妮妈妈给她找了一件很实际的任务,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这个问题)。
完美诠释
正如赞赏孩子是一种艺术一样,恰当的批评也可以很艺术。相比上文苏西妈妈对苏西的批评,本文潘妮妈妈对潘妮的批评听上去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实际上,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都完全可以采用较为乐观的方式进行批评,实事求是地解释问题,指出犯错误的具体原因。这样,更能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以下是一些较为合理的批评技巧,希望能有助于家长朋友更好地管教自己的孩子。
——适时以宽恕警示大错
使一所街道工厂发展成现在规模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善于培养人才方面很有名气。例如在松下先生手下工作的原三洋电器公司副经理后滕清一,在担任厂长时,工厂曾发生过火灾。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人一般要被调动,最坏的情况是辞职。但据说松下先生在接到后滕的失火报告后,只是说:“算了,再努力吧!”就没有再追究任何责任。当然,这样做,并不是松下幸之助姑息部下的错误。因为他深知:在犯小错误时,当事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恰当地进行批评,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在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反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
果然,在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的后滕清一,因心怀愧疚,对松下幸之助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地工作来回报他。
松下先生不愧为经营圣人,对此我们不能不表示佩服。松下先生的这种批评方法,能巧妙地点到人心理的关键之处。这是因为出现大的错误时,在受到别人的批评之前,当事者本人已在自我反省了。对此还穷追猛打,又是训斥又是发火,就会使当事者胆战心惊,结果由于被怒斥,当事者会完全陷入对错误进行补偿的心情,或出现“逆反心理”,许多人会对斥责者表示反抗和仇视。
在这一点上,训斥孩子道理也是相同的。例如,当很贵重的壶被打坏了的时候,父母由于恼怒而责备孩子说:“把这么贵重的壶给打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大人虽然平时就提醒过孩子,但当孩子犯了大错时有时也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恼怒。这时再劈头盖脸地对孩子严加训斥,只会加重孩子的害怕心理,而忘记了对所做错事进行反省。
相反,当孩子犯了大错时,默不作声地不进行训斥,这对促使其进行反省反而更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做错事的孩子当然会预料到将要受到训斥,而当与其预料相反时,反而更加受感动。
——和风细雨地批评
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就看电视,他妈妈看见后就骂他一顿,结果这孩子还是照样回家之后就先看电视,因为他放学比他妈妈先到家,后来他妈妈也觉得总这样训斥他,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妈妈就主动和孩子谈心,并主动承认过去批评他有时态度不好,同时又帮他分析看电视的害处。母子俩通过谈心有了共识,孩子当场表示,以后要克服回家先看电视的习惯。从此,孩子终于改掉了这个习惯,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
批评孩子时,要心平气和,态度和蔼,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如果粗声粗气、瞪眼拍桌子,气氛紧张,孩子往往会为应付批评,为了避免挨骂挨打,而撒谎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这样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利用外人来批评孩子
有时父母一百次的责备,莫如别人的一句话有效。
有的母亲说:“我家的孩子太闹,不能带到别人家去。”的确,有时把孩子带到亲戚家或熟人家去时,孩子举止不好,会令母亲不好意思,很为难。因为孩子知道父母在别人家不会过分批评自己。并且,往往当母亲一责备孩子时,这家人就会说:“行啦,别太介意。”这时,孩子抓住了大人的这种心理,会更加闹得起劲。
在这种情况下,大人与其自己批评,不如试着问主人:“你家能允许孩子这样淘气?”虽然不会有许多人说“不允许”,但这时对方的态度也会令孩子懂得自己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而且以“在这个家里是不能这样淘气的”这种规矩来要求孩子,反而能很容易地进行礼节教育。因为孩子对他人比对自己的父母更强烈地感受到“社会”。
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孩子不得不听别人的话的心理,带其到别人家拜访时,也可以积极灵活地利用别人家作为让孩子学习礼节的场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事先与对方家里协调好。例如,让对方家的主人按照自己家的规矩要求孩子,这样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主体,当然并非别人而是其父母。但为了让孩子听父母的话,有时别人的一句话,要比孩子父母一百次责备还有效。
——责罚有度
不要孩子每做错一件事就责罚他一次。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一天大概会被责罚到上百次。吹毛求疵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好的,可能会滋长孩子的对立情绪,以致形成逆反心理。因而,父母要懂得可以不挑剔的时候就不要挑剔。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时,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了解以后,就不会对孩子的某些举动过于忧虑或生气了。惩罚一定要合情合理,假如孩子偷了商店里的玩具,教导孩子把东西还回去并且向店老板道歉;假如孩子在墙壁上乱画,清理墙壁的工作就要让孩子来做;要是孩子耍脾气,又踢、又叫、又捶,就要让他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直到恢复平静为止。
责罚孩子的时候不要过于严峻,责罚一定不要变成虐待或是伤害,责罚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更不要用嘲笑辱骂的方式来责罚孩子,嘲笑辱骂的字眼会长久地烙在孩子的心中,使孩子变得孤僻、易怒、彷徨和多疑。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发生,并没有及时制止和批评,等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发展成坏习惯时,才觉得问题严重了,再去批评孩子,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所以,父母须切记:批评不仅要合理,还要合时,只有合时合理的批评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教子思维:赞赏不是让管教缺位,但管教需要技巧。不过,正如同赞赏孩子是一种艺术,恰当地批评孩子也可以很艺术。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如何批评孩子 批评也讲究艺术责罚有度》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