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表明,接受批评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批评会伤害自己的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在批评前要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才能让他把批评听下去。打消顾虑的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先表扬,后批评,亦即在肯定他的成绩的基础上再对他的缺点进行适当地批评。
玫琳凯认为,批评是针对行为,而非批评人。在讨论问题之前之后,不要忘了赞美,而且要试着以友善的口吻结束论题。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才不会使对方觉得遭到太过无情的责难,引起对方的愤怒。
有一次,玫琳凯召集美容顾问举行业务会议。会议中,玫琳凯发现其中一位美容顾问的化妆箱很脏。这是一位新进人员,她看起来又一副缺乏自信的样子,玫琳凯认为化妆箱的脏乱会导致她的业务成绩不佳。玫琳凯想,如果采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会伤害到她。所以玫琳凯决定以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来传递——试着在业务会议上提醒她。
于是,在业务会议上,玫琳凯先是肯定了各位员工的业绩表现,并为他们给公司创造的利润表示了感谢,接着她便以“整洁是神圣的基础”为题进行演讲。在整个演讲中,玫琳凯一直提醒每位美容顾问要表现出她的专家风范。“如果你走进一场美容课,看到美容顾问的化妆箱有些污垢,你会怎么想?”她问在座的美容顾问,“我们从事美容这一行,必须时时刻刻表现出整洁的形象。”
那名员工并不知道这是针对她而说的,但这次演讲却对她极有帮助。尽管别人也可从玫琳凯的演讲中学习,但最主要的是那位女士获得玫琳凯的劝告,而不必忍受针对她批评而导致的自尊受损。
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绝不会贬低别人,否则对生产力不仅无益,而且有害。父母也是同样。父母的工作是扮演一个问题解决者的角色,父母的目的是教会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孩子的错误或不好的习惯,而不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用这种柔和的方法取代传统的批评,会使父母教育孩子的成功率大为提高。
玫琳凯的管理经验与影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父母对孩子说:“你最近表现不错,老师说你的功课很努力,作业也能按时完成,要是你能把作业的出错率降低一些,就更完美了。”像这种勉励多于指责的话,孩子通常都很乐于接受。
孩子做错事后,有的父母会随意地冲孩子发脾气,最后再用一句赞美的话来结束。尽管有些专家鼓励这种技巧,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个遭到严厉批评,正感到极大震撼的人,他怎么可能听得到你最后给他的赞美?很明显,这最后的赞美是多余的。这种批评没有建设性,只有破坏性。
批评的目的是指出错在哪里,而不是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因此,哪种方法更为有效,父母就应该采用哪种,柔和还是严厉,全在父母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尊,即便是还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因为年龄阅历的关系更为在意别人的话语,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伤害了他的自尊就等于挫败了他的积极性。所以,借鉴国人的自然教学法或者玫琳凯的“批评的三明治”,也许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不是件很为难的事情。
教子思维:不管孩子表面上多么骄傲,内心都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承担不起太多的批评与苛责。所以,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你都必须先表扬,后提醒。如此,不仅不会伤害到孩子,也能使批评与提醒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 都必须先表扬后批评》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