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1
关注

 经典范例

  阿汤是个顽皮的孩子,不愿意做功课,还喜欢熬夜看电视,差不多一些小孩子有的坏习惯,他都能沾上一点。这让阿汤妈妈很是烦恼不已。通常在阿汤泡在电视机前时,妈妈总是会大声斥责阿汤:“功课不做,就知道看电视,还不把电视给我关掉!”

  阿汤似乎对妈妈的责骂有了免疫力,这天,阿汤又在电视前看他喜爱的动画片,妈妈看见了,习惯性地骂道:“功课不做”——“就知道看电视,还不把电视给我关掉。”没想到阿汤接下来说了妈妈要说的话,替妈妈把话说完了。说完后,阿汤把电视机一关,毫不在意地回到房间,留下妈妈站在那里目瞪口呆。

  完美诠释

  据统计,现在的年轻人常对父母说的三句话是:“吃饭”、“给钱”和“讨厌”;现代父母管教孩子时的三大用语是:“去做功课”、“早点休息”和“把电视关掉”。

  大多数父母每天都会不断重复这三句话,次次都用同样的话去教导和要求孩子,这对孩子毫无意义。连续给予同样的刺激,只能造成心理性的习惯,使人对刺激失去感觉,最终会产生所谓的“心理性惰性化”作用。

  说到此,令人想起了车站和车上的广播。人们在车站经常可以听到“请站在白线内侧”或“下车时请不要忘带自己的伞”等广播,内容和语气永远不变。

  正因如此,造成了听众的心理性习惯,失去了提醒的效果。

  为什么总是重复同样的话呢?改变一下说法,或许更能引起乘客的注意。就以“请别忘了带自己的伞”为例,如果改成“刚才接到车站的通知,据说已代收了一百多把顾客遗忘的伞。请大家别忘了……”相信多少能引起乘客的注意。

  如上所述,刺激一旦变得单调,就会完全失去效果。因此,我们管教孩子时,应避免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去责备,要不断地改变说法,在这方面要下点工夫。比如,把“早点去睡觉”改为“现在几点了?你明天早上几点起床?”或“哥哥已经睡了”等,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批评责备孩子的另一个语言技巧是语气平和。

  一边是大声哭闹的孩子,一边是同样尖厉声音训斥的母亲。每遇到这种情景,就让人联想起下面的一项研究。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语言研究小组与美国海军共同合作,试图从心理学角度证明《圣经》中“温和的问答可消除愤怒”这句话的真实性。这项研究最初的目的,是想调查发布命令时最合适的声音高度。他们使用电话和船上的传声筒,用各种高度的声音进行提问,结果显示,发问人的声调越高,答话人的声调就越高,否则,就相反。类似的,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布兰特所进行的研究也表明,温和的讲课方式比辩论式、演说式的讲课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这些研究给教育者一定的启示。即面对大声哭闹的孩子,若母亲歇斯底里地提高声音去责备,哭声只能越发尖锐。甚至可以说,母亲的高声调才是孩子大声哭叫的原因。事实上,母子间的这种争执会越来越严重,一直持续到有一方精疲力竭为止。相信大家都见过这种情形。

  由此我们归纳出结论,即与平时说话相比,责备孩子时更应该压低声音。低沉的声音与高亢的情绪形成对比,可令人感到理性。换句话说,压低声音讲话,不仅给对方以理智的感觉,事实上也能使自己变得理智。这样,我们才能不受感情的支配,才能冷静地观察对方,引导哭叫的孩子回到理性的世界。

  压低声音讲话,能给对方以受重视的感觉。与讲演时的高声音相比,它能建立起私人间的友好关系。说悄悄话或憋着声音说话能引起听者兴趣,同样,听父母低声音说话,孩子就会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不能让别人听见。

  从物理角度来看,小的声音不全神贯注就听不见。孩子刚开始或许只为听而听,但精神集中后,就能渐渐地理解内容了。

  综上所述,声音的大小、高低问题看似简单,但都关系到说服教育的成败,平和的语气、低沉的声音有助于对方倾听,有利于控制孩子的情绪,从而有利于真正管教孩子。

  所谓的批评即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动。如果对方只是不服或者完全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的话,那批评就毫无意义了。如果抱着真诚的态度去劝说别人,那么声音自然而然就会小下来,态度也就不会那么急躁。而对方所希望的也不是严厉的斥责,而是冷静说服的态度。

  批评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批评必须讲究艺术,必须谨慎地运用语言,不适宜的责备语言会有严重的副作用。美国著名的儿童学家基诺尔曾分门别类地将10种典型的伤害性语言一一例举出来:

  恶言:傻瓜、说谎、没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责备:你又做错事,简直坏透了。

  压制:住嘴!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我和妈妈再也不管你了,你想走就走吧!

  哀求:我的小少爷,求求你不要这么做好吗?

  抱怨:你竟然做出这等事,太让我伤心了。

  贿赂:你要是都考满分,暑假带你去旅游;你要是考不好,那就在家里修整花园吧!

  讽刺:你可真替爸妈争光啊!居然可以考出40分的成绩。

  以上语言不同程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希望我们的父母慎用。

  教子思维:管教孩子时,应避免每次都用同样的语言,也不要大声责骂,因为孩子对同样的刺激会产生“免疫力”,对高声的训斥则会报以更加尖利的哭闹。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批评孩子的技巧 不能伤害孩子的自我形象》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211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3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