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11
关注

 经典范例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奉行的激励原则是:“学习为我们带来现世的幸福,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

  为此,卡尔·威特在奖励儿子时,往往对学习和善行这两个目标兼顾施用。如果儿子学习好,就每天给他一个戈比作为报酬,但如果他学习很好,可是行为有过错,那么他就领不到这一个戈比的报酬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儿子犯了错误时,会主动地说:“爸爸,因为我今天犯了错误,所以不要钱了……”这时,卡尔·威特由于激动甚至想给他两倍的报酬。但是为儿子着想,他不得不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克制住自己的情感说:“是吗?爸爸不知道。那么明天做件好事吧。”实际上这时卡尔·威特内心是很难受的,为了表达他对儿子的爱,他常常是不由自主地亲吻儿子。

  也许有父母会问,为了鼓励儿子学习,卡尔·威特为何用钱来作为奖励呢?原来,这是他为了让儿子懂得“学习能带来现世幸福”的含义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实际的方式。他说道:“虽然不好意思,但只要儿子学习好,我就每次给他一个戈比。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切身体会到获得一点儿报酬是多么的艰难。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极为重要。”

  给儿子的钱怎么处理呢?卡尔·威特教儿子尽量花得有意义一些。比如,让儿子懂得买点心之类没有意义,而买工具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还比如,有时提示儿子,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儿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儿子正如卡尔·威特所希望的,成为了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

  完美诠释

  对孩子来说,金钱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未能为之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金钱,对孩子不应再讳莫如深。关键是让孩子认识到,金钱要取之有道,用劳动索取;不踏实工作,不努力学习,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得到金钱的报酬或奖励。因此,要让孩子在接触金钱中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理财方法。而适当地用金钱奖励孩子,引导孩子认识金钱和努力学习之间的关系则是必要的。然而,现实中舍得用金钱鼓励孩子的父母,却很少有能做的那么恰到好处。通常,家长的金钱鼓励方式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金钱诱导型

  有一位家长曾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伤心地谈道:“我以为没有什么方法能比一味用金钱作为奖励手段对孩子的伤害更大的了。由于妻子经常出差不在家,对儿子的日常教育基本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一开始,无论我怎么叫,我都叫不动儿子为我做任何事。于是,我就答应给他买玩具什么的;后来,图省事,我就直接给儿子钱,不过叮嘱让他积攒着。久而久之,没钱我就使唤不动这孩子了。一使唤,手就伸过来了:‘钱呢?’一次我感冒,夜里让儿子起来倒水给我吃药,他竟跟我讲起价钱来,我气极了,没有答应他。这小子竟蒙上被子不理我。那次我感冒很重,后来转成重肺炎,住了半个多月医院。这个小子竟因那次我没给他钱,一次也没来看过我。我出院后不久,他就因盗窃被关进了少管所。都是金钱奖励引孩子走上邪路的啊!”

  我们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然而一旦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位家长讲的并不是用金钱奖励孩子,因为奖励是在行为发生之后,而这位父亲所谓的“奖励”是孩子行为发生之前,所以准确地说,这位家长所谓的金钱奖励就有金钱诱导之嫌了。也因此,我们就会明白这对父子间“金钱关系”的悲剧并不是金钱奖励的错误,而是父亲奖励方式的错误。在此,我们提醒正在如此做,或打算如此做的父母,要认识到金钱诱导的危害,同时也要认识何为真正的金钱奖励。

  误区二:金钱为酬型

  “来给爸爸揉揉肩,爸爸给你钱。”

  “替爸爸买包烟去,爸爸等一下给你钱。”

  这是很多家长会用到的几句话,我们不禁感叹原本以“谢谢”便能沟通的亲情竟烙上了金钱的印记,原本美丽的亲子关系竟转变为买卖关系。

  假如以亲子之间的互助或互相体贴为给予金钱的目的,到了最后,孩子就很有可能会为了要钱才向父亲说:“爸爸,我替你揉揉肩。”这种状况是最糟糕的。

  尤其是家务劳动的分工合作,更不能以金钱为奖励。若将家庭中使大家生活更愉快的分工合作,或将富有人情味的分担视为可得到金钱的劳动,那种想法未免太可怕了。

  “如果你考100分,爸爸就给你100元。”

  像这种以金钱作为奖励的方法也是差劲透顶。这么一来,孩子将会失去真正用功的喜悦,并认为能赚钱回家的爸爸很伟大,但为了一家人拼命做家务的妈妈却一点儿价值也没有,这就是金钱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误区三:金钱易得型

  一位富翁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时常给孩子太多的钱。他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富有,就应该让儿子也过豪华的生活。孩子名叫恩斯特,他的零用钱几乎是女儿的十几倍。

  由于得到父母丰厚的零用钱,又没有得到父亲的正确教导,恩斯特在花钱方面极为“阔气”,在同伴面前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并没有用这些钱来购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没有用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由于“富有”,恩斯特很快就成了那些坏孩子追逐的对象,并很快成了他们的头儿。恩斯特并不知道这一切是因为钱,更不知道,成天跟随他的那些孩子只是想从他那里得到好处。

  在和那些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恩斯特渐渐发现了金钱的力量,于是当有的孩子不听他的指令或和他有矛盾时,他就花钱买通别的孩子去打他。时间一长,他变得蛮横无礼,心地凶残。有一次,一个农夫因不小心在路上撞了他一下,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对那个农夫进行报复。那些孩子在路上将农夫团团围住,并用石头打得他头破血流,并且威胁他不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

  可想而知,恩斯特在这种“风光”的童年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他没有尝到学习的快乐,也没有得到学到知识带来的喜悦。他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东西,因为每当看书时他就会觉得头痛,而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闹时他才会感到自在。

  不用说恩斯特会有什么样的将来,他的放纵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渐渐的,他的恶劣行为传到了父亲的耳中,那位被他打的农夫向他父亲告了一状。父亲气愤之极,将他痛打了一顿,并且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钱。顷刻之间,他成了一个“穷人”。在一次赌博中,恩斯特把剩下的钱都输光了。当他向其他的孩子借钱做赌本的时候,那些孩子翻脸了。他们告诉他:“我们都听说了,你的父亲再也不会给你钱,你用什么来还我们呢?”恩斯特气愤极了,他没有想到平时的“好朋友”忽然之间完全变了样。他和他们争吵起来,并开始动手打架。那些孩子围着他,让他吃尽了苦头。其中一个孩子用一块石头砸破了他的头,他正是那个被打的农夫的儿子。

  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很轻松地得到金钱方面的奖赏,这种后果是多么可怕。一方面,他会毫不珍惜地将钱随便花光,不会把钱用到应该用的地方,甚至错误地利用这些钱。另一方面,孩子由于轻松地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他就会产生什么事都容易做到的错误想法,以至于长大后不会去为自己的生存奋斗,甚至会变得懦弱和堕落。

  误区四:金钱使用设限型

  到了孩子上小学的年龄,应让孩子学会去买些简单的物品,或是给予适量金额的金钱奖励。不过,最重要的是,一旦奖给孩子零用钱后,你除了提醒他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自己的钱,用它们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外,就不要太严甚至苛刻地阻碍孩子使用零用钱。

  “别买这种没用的东西!”

  “这个颜色太难看了!”

  我们建议做父母的不必说这种话,可以这样说:

  “要是妈妈就不会买。”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孩子也不例外。

  另外,在孩子的世界中也有所谓的“流行”,例如买些形状奇特的橡皮等,这也不为过。不过,如果真有必要,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是因为别人都有所以你也要有的话,这种理由并不是很好的。但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也没关系。”只要提醒到这种程度就行了。

  总之,父母以金钱适当地奖励孩子应予提倡和鼓励。但前提是必须把握好方式,关键则在于如果你以物质奖励孩子,那么就要首先端正孩子的物质观念。而极力避免让孩子接触金钱等物质的方法,并不一定能“保全”孩子。

  教子思维:对孩子来说,金钱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未能为之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金钱,对孩子不应再讳莫如深。关键是让孩子认识到,金钱要取之有道,用劳动索取。因此,适当地用金钱奖励孩子,引导孩子认识金钱和努力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一味以金钱作为奖励 只会带给孩子伤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499
0
0
分享
评论
(0)
0.0440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