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位古人,自幼丧父,母亲又改嫁,生活很贫困。但他却心怀大志,毫不气馁。十几岁时,他住在寺庙内,昼夜苦读。每天,他煮一锅粥,凝冻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几块咸菜吃。他常常学到深夜,困倦了,就用冷水洗洗脸,继续苦读。
当地一位官员得知他一心埋头读书,每天只吃两顿稀粥的事,就让人给他送去美味的食品,可是这些东西他碰也没有碰,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有的都腐烂了。送食物给他的人问他为啥不吃?他回答说:“不是我不感激你们的好意,因为我吃粥已经很久,习惯了。现在突然享受这么好的东西,以后我还能吃得下稀饭吗?”后来他连两顿稀饭都吃不上,就一天只吃一顿。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日夜苦学,实在困极了,就和衣在桌上打个盹。在外求学的5年里,他从没有舒舒服服地上床睡过觉。
这个人就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堪称勤奋学习的典范!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问家无不把勤奋作为重要的经验之一,而且他们也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中国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几十年一直勤奋地学习各种知识技艺和治国本领,连衰老都没有觉察到。孔子有名的学生颜回也以老师为榜样勤奋学习,他身居陋室,生活清苦,但却一心发奋读书。
可见,艰苦奋斗和勤奋好学是事业成功、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成功的人,往往也是勤奋好学、意志顽强的人。纵观历史上的伟人、英雄和大学问家,大多出身贫苦,即使不是出身贫苦的人,也是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才有所成就的。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要想学习到真本领,必须勤奋努力才行。让父母问问抱怨学习太苦太累的孩子,为了学习,他牺牲过睡眠吗,牺牲过美食吗,牺牲过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吗?
学习是做学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它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磨炼的过程。它不但是个人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去领会、阅读各种书本知识或认识客观世界,掌握各种有用知识,发展个人能力和形成个人品德的过程。
可见,学习本身是多么艰难、曲折和复杂啊!难怪很多学问家都把学习知识比喻为攀登高峰,实际上它比攀登高峰还要艰难得多!而学习又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不能代劳的,就像吃饭不能由别人代替一样,只有自己付出血汗,坚持不懈、顽强不屈地战胜各种困难,善用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没有勇气和毅力,没有热忱和勤奋,想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勤奋也是由学习的特点所要求、所必需的。
天道酬勤,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欧阳修《卖油翁》里老翁道出的“无他,唯手熟耳”正是给勤奋的最好注解。
中国著名文艺家夏衍说:“假如有人问:治学有没有诀窍?那么我想,勤和恒就是最基本的诀窍。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这是中国的古话。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由此,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也成了一句“无他,唯勤奋而已”!
来源:婴幼儿教育网
声明:发表此篇《书山有路勤为径 宝剑锋从磨砺出》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