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5-06
关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

此前,教育部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的2022年工作要点,都提到要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下文统称“不低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还要求,完善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对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提高教龄津贴标准。推进地方落实经费保障责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

 

对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一些基层教师反映还是觉得落实难,担心“雨过地皮湿”。在2020年我国全国所有区县均已实现此前的教师工资承诺后,还存在这样的担心,表明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待遇还没形成有力的长效机制,落实“不低于”存在很大的反弹压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既需要化解老问题,又需要应对新情况,采取新办法。

 

1

化解老问题,需要强化教育督导,完善教育问责机制

 

从各地落实“不低于”的具体情况看,有的地方在落实“不低于”时玩概念,把工资收入理解为基本工资,认为做到基本工资“不低于”就落实了任务。教师的基本工资确实做到了“不低于”公务员,但其他福利低于公务员。还有的地方由于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教育经费拨付不到位、不及时,拖欠教师工资。这些都是老问题,对于这些老问题,必须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让教育督导“长牙齿”,按教师工作司“对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求,严肃追查不落实到位的地方的责任。

 

编外临聘教师的待遇保障,也是老问题。他们同样是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职责,如果不能切实保障这些教师的待遇,不但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也会影响整体基础教育质量。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能遗忘这部分教师。对于编外临聘教师,国家层面早已提出,要“同工同酬”,但具体到落实,一些地方并没有做到“同工同酬”,在有的地方,代课教师、临聘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正式教师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以较低报酬聘请临聘教师,还成为有的地方“节省”教育投入的手段,于是“有编不补”。严格落实“同工同酬”,也有利于促进地方解决“有编不补”“无编可补”的问题。

 

2

全面保障教师待遇,要应对“双减”新情况

 

两会之上,不少代表、委员,都关注“双减“政策下的教师负担加重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健全。12.7%的学校反映,课后服务教师补贴没有任何经费保障,涉及73个县(市区),占34.2%;19.5%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未收到报酬;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学校,每课时课后服务津贴平均为57元,各省学校之间平均在24-86元之间;乡村学校课后服务经费来源于财政补助的比例不足20%。

 

如何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有不少人建议应把课后服务纳入绩效工资,进行绩效考核。这并不妥当,如此一来,课后服务就成为了教师的正常工作,教师都得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的表现将影响绩效工资。而且,地方政府在落实“不低于”规定时,会把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报酬也纳入教师的工资收入中,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进行对比。这会导致教师做了更多事,但薪酬并没有增加。课后服务属于加班性质,教师加班就应该拿加班报酬,要按照加班性质来建立课后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不能把这纳入绩效工资中。

 

3

保障教师待遇,还要创新办法

 

去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提出,要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这是提高教师待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1985年颁布的《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首次提出对教师群体发放专项教龄津贴,按照教龄长短,教龄津贴标准分3元、5元、7元、10元四档,满20年以上者,每月10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教龄津贴对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一津贴标准,从1985年到现在一直未变。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教龄满20年以上者才能获得每月10元钱教龄津贴,是可完全忽略不计的。

 

激活教龄津贴制度,提高教龄津贴,一方面会激励教师终身从教,因为年龄越长,教龄津贴就越高,这会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推进教师职称评审与薪酬制度改革,逐渐淡化职称评审对教师收入的影响,建立起基于职务与教龄的教师薪酬制度。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并不评职称,而是实行年薪制,教师的年薪随教龄增长而调整。

 

解决我国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问题,也需要有创新办法。乡村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的短板,乡村教师队伍则是教师队伍的短板。要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就必须强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绩效工资核定要向乡村小规模学校、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等倾斜,在此政策下,乡村教师的待遇有所提高,但是,相比城市教师,乡村教师的整体收入还有差距。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公办中小学在岗人员平均工资(税前)大概是8.2万元,而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乡镇教师、乡村教师的月收入平均为3965元和3550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乡村教师的平均月收入要低约2000元。

 

近年来的两会上,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也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实行乡村教师待遇倍增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不能“下毛毛雨”,而必须成倍增长,让乡村教师有真切的获得感。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提高乡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任教。

 

(本文转载自“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作者熊丙奇。“光明社教育家”是《光明日报》旗下《教育家》杂志官方微信公众号,以“因思考而不同”为办刊特色,努力助推教育家成长。)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243
0
0
分享
评论
(0)
0.0406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