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国家的人口生育高峰到来、循着社会观念的日益变革,中国的学前教育(幼儿园)一度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高光时刻”,爷爷奶奶为了孙辈幼儿园学位通宵排队的故事屡见不鲜。
然而就在去年,一位难求,不愁生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新学年开学前1日学位还没填满的故事,成为了幼儿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许多幼教人,尤其是民办幼教人开始慌了,也有更多的人开始试图通过下探2-3托班的业务,来填补3-6突然“蒸发”的收入。
三年多来疫情反复、市场不成熟等客观事实,把托育人折磨得犹如“惊弓之鸟”,对“托幼一体化”的坐实及幼教人下沉托育的大势所趋谈之色变,甚至把托幼一体化机构当成“洪水猛兽”。
《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深圳大件事”4月11日发布的新闻
作为托幼一体化趋势的亲历者和过来人,我们认为这大可不必。
首先,托育和幼儿园本质上都是服务“祖国花朵”,只是维度差异。
培养“国之未来”的伟大事业,时间维度上,托育在先,幼儿园在后;
场景维度上,托育需要医教保结合,而幼儿园则更注重保教结合;
在服务结果维度,托育更注重养育照护的质量,而幼儿园则更注孩子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纯托育与托幼一体化真正的“生源竞争”,大多数只发生在2-3岁年龄段。
如果托育中心尽早开始布局0-2岁的小月龄服务,并且把服务的颗粒度做得足够精细,获得好的服务口碑,在2-3岁服务这个关键的节点上,会比幼儿园更容易抢占先机。
爱多纷托幼苑中庭实景
其次,因为托育跟幼儿园从服务方式、服务目标上有所不同。
所以,传统的幼儿园小班课程及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方式,不能100%复制到2-3岁托班当中。
用托育的方式做2-3,把养、育、教结合起来,同时兼顾保育照料和习惯的培养,将更好地帮助孩子做好“托幼衔接”,帮助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小班时,从心理到生理能够真正适应,实现平稳过渡。
这也意味着,幼儿园下探托班业务,想要做好做实做出效果,把托班真正变成3-6的招生蓄水池,也就必须要有一套与托育服务模式更接近的班级管理方法和与2-3岁阶段幼儿身心发展更匹配的课程方案。
幼儿园内直接提供托班服务的保教人员,也必须掌握对应的保育方法。
再次,当“托育”这个词被正式写进政策之时,就意味着它与几十年前的“托儿所”已经有了本质区别。
真正的托育中心,必须既“托”又“育”,强调的是以科学知识和专业操作为基础的深度服务,而不是在安全基础上纯粹管好吃喝拉撒睡的“看孩子”服务。
所以托育服务包括了养、育、医、教多种内涵,需要把临床儿科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知识、科学和理念融合在一起去形成标准和建立规范,这无疑将是个艰辛的过程。
从规范建立的方法路径与框架、从标准形成的理念、过程到结果,从从业人员的环创技能技巧等基本能力,幼儿园及其保教人员有许多值得托育人借鉴和学习的东西,这无疑为新兴的托育行业快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和标准,进而实现飞跃式发展插上了羽翼。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托幼一体化机构及其提供的托位,将是完成指标的重要路径。
依托幼儿园办托育,在全国各地的政策文件中都已有迹可循,在民办体系的幼儿园中,2-3岁或者2.5-3岁的“延伸服务”早已风声水起。
托育人与其唱衰或反对“托幼一体化”的大势,倒不如夯实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扩展服务的边界,把“托大班”从生存基础变成“顺理成章”。
而抢位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幼儿园,也应该告别“躺平”,向托育小兄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托幼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真正落地,需要方法、需要专业、需要扎实的内容。
目前,爱多纷的托幼一体智能化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个园所落地。
在我们诸多的合作托幼一体化园中,既有在公立幼教体系“敢吃螃蟹”的先行者,也有在民办幼儿园体系“勇往直前”的探路者。
声明:发表此篇《托育人,托幼一体化真不是洪水猛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