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编辑
vip1
发布时间:2023-06-28
关注

 

 

这几天,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发布。上千万考生,齐齐迎来命运的分界线,有人欢喜,有人忧愁。四川绵阳某中学,690分以上的学生有十多个。老师满脸骄傲,一边向学生报喜,一边到处找“降压药”。
当然,也有学生没考好,拿到一张令人沮丧的成绩单。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从今以后,孩子们将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但对于广大父母来说,无论高考结果如何,都要认清一个事实:
教育的根,在家庭;教育的果,在父母。
父母垂范,孩子受益;父母严格,孩子自律;父母负责,孩子卓越。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不是家境,而是这5个关键词!

自律

 

自律,就是抵抗外界诱惑、自我约束的能力。
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不自律,每天沉迷于电视手机,过早地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还有那些小小年纪就谈情说爱的孩子,因为不自律,与自己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遗憾一生......
这些孩子们的经历各有不同,却都有着同样的结果:因为不自律,他们失去了人生中一些选择的权利。
而那些自律的孩子呢?

每天强迫自己早睡觉,睡眠质量有了改善,上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腹有诗书气自华;

保持每天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每天坚持运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有一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
没有自律,所谓天赋,不堪一击!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请告诉孩子,哪怕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改变,也会因为日积月累给他们带来质的变化。

 


高效  

 

每个班里都会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看起来很努力,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课间也在埋头苦读,熬夜在小台灯下兢兢业业地复习做题,可是成绩偏偏就是和付出不成正比。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都陷入了一个学习误区,以为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他们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决定成绩的并不是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高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比起一口气学几个小时,分散式学习效果最好。把一次集中学习打散,拉开每次的学习间隔,散散步听听音乐,让脑子休息放松一下,然后再回过头来埋头苦思。这样不但总的学习时间更短,而且记忆留存时间更长。所以,重要的不是努力的时间,而是努力的方式!学习好的孩子都懂得,同样的时间,通过掌握最佳复习间隔,学习效率可能会提升两倍,而且遗忘得更慢。

 

阅读

 

很多同学都对作文发愁,有的说不会审题,有的说不会描写方法,有的说应试教育的作文没意思......
但实际上,作文写不出来的原因主要就一个:读书太少!举个例子,同样是感慨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多同学只能说出“哇塞,好美啊”“太震撼”这种大口感叹的简单词汇,而那些读过唐诗的孩子却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很多孩子说,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可以这样说,读书就像吃东西,也许已经记不起来曾经吃过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成长为身体的骨头和肉。读过的那些书,其实早已融进了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信手拈来。阅读的重要性,就近点从应试的角度看,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一种文字逻辑性,积累素材,写出好的文章,甚至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他学科的题目。从长远看,阅读可以说决定孩子这一生的精神世界是贫瘠还是丰厚,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孩子读的那些书,汲取的那些智慧,都会藏在他们的脸上、气质里、谈吐上。即使以后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

和别人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

有着相似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

培育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勤奋

 

以上3个关键词,必须有“勤奋”加持,不然一切都免谈。
谚语有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世上大多数的成功,都是长期勤奋的结果。
曾有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文科状元,看到她满抽屉的笔芯时,便问到:“你知道一根笔芯能写多少字吗?”

文科状元回答道:“我一直不知道一根笔芯能写多少字,但是当我到了高三,一天能用完一根笔芯的时候,我知道,我开始了我的逆袭之路。”

想要一份好成绩,勤奋刻苦是基本要求;想要比别人优秀,克己自律是制胜法宝。


好的教育,始于培养孩子勤奋自律的优良习惯。
1. 管住懒惰,警惕“积懒成笨”:课前要提醒孩子及时预习,课上要鼓励孩子常提问,课后要督促孩子勤动笔、多练习。
2. 专注当下,坚信“天道酬勤”:陪孩子一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及时关注孩子每日任务完成情况。


每一位学霸的背后,都站着优秀而凌厉的家长,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要想成全孩子的优秀,就要让孩子比别人多付出。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越努力,越幸运,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勤奋的人。

 

坚持、自律、高效、阅读、勤奋8个字,如果不能坚持下来,就会功亏一篑。只要坚持到底,就会收到超乎想象的效果。

 

忍耐和坚持虽然是痛苦的,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正如这张图展示的那样:

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而1.02的365次方却约等于1377.4。
如果把那0.01当做孩子每天坚持多做的几道题,多读的几页书,多背的几个单词,在时间复利下,这些孩子势必会成为同龄人中的领跑者。
学习路上,只要孩子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能跨越万难抵达目的地。


教育路上,父母唯有以身作则,不忘初心,才能养育出意志坚定的孩子。


1. 慢即是快。做任何事都会有瓶颈期,孩子想放弃时,父母要给予孩子正向反馈,教会孩子拆解目标,只要不停下来,慢一些没关系。

2. 上行下效。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遇到难题时,要有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决心,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成功往往是在最苦、最累的时候出现,多一点耐心和毅力,就能在将来少点遗憾和后悔。

 


记得一位名师说过:

 

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

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

三分之一的家长基本跟不上。

 

而这,就是优秀、良好、及格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学习,不仅考验孩子自身,更考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家校关系的正常状态,是各司其职。
家校关系的最佳状态,是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不吵架,不拉据,不推诿。
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的幸运。
而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老师前进的动力,更是孩子的最大福气。有人这样形容家长和老师的关系:
“老师和家长,就像两支船桨,必须方向一致,共同出力,才能让孩子向着我们期望的方向驶去,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为了孩子,请和老师一起努力。


共同用理解、信任与支持,铺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16
0
0
分享
评论
(0)
0.0425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