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3—6岁是人智力、个性、品德等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园开展劳作活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能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同时,教育部也多次颁布相关条例提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将其独立出来作为课程在中小学开展。
>>> 幼儿园劳作活动的特点
✦ 幼儿劳作活动具有显著的游戏性
孩子的劳作活动往往是对成人劳动的简单模仿,孩子乐于享受劳作过程中对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带来的愉悦情绪体验,成果意识较差。比如成人包饺子擀皮儿的时候孩子可能也会跟着擀面,但是在这过程中,成人的目的是为了做好一顿饭,而孩子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只是对劳动工具和材料感兴趣,乐于参与劳作的这个过程。
✦ 幼儿的劳作活动总是与自己周围人的生活与周围的事物紧密联系
孩子的生活经验还比较少,其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乃至劳作活动往往是围绕自己的生活展开。比如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独立吃饭喝水,这是围绕孩子自己展开的;再比如做值日生,在活动前后为小朋友摆放和收拾学习用具、整理玩具和图书等,这些是为身边的人去服务的活动,哪怕孩子做得没那么好,他也愿意去做。
✦ 幼儿劳作活动始终是动手动脑、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孩子在劳作活动中热衷于模仿成人的劳作过程,喜欢操作各种劳动工具等。比如在种植活动中,孩子自己尝试往花盆里装土、刨坑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
劳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实践性活动,对其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儿童的实践性劳作活动也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为幼儿园开展幼儿劳作教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