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大,孩子很容易受寒着凉。9月又是开学季,孩子重新进入到集体生活,衣食住行方面都有比较大的改变,体质和脾胃稍微差点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引起感冒、咳嗽、发烧等问题。本文给大家普及秋季孩子如何预防生病的小知识。
阳气收敛,容易积食
秋季天气开始变凉,家长开始帮孩子进补,给孩子吃大鱼大肉,或者吃很多温热的调补食疗,都会给孩子的脾胃带来巨大的负担。如果不及时地调整和干预,孩子就容易反复积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虚。
脾主运化,脾虚了,孩子无法从饮食中吸收到营养,会直接影响生长发育。脾为后天之本,脾虚了,抵抗力就会变差,孩子就会反复生病,时间久了还会导致过敏体质的出现。
因此,预防孩子生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消化,减少积食。家长每天要坚持“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舌苔、口气、大便、睡眠是否正常,当有一项或以上不正常,就代表孩子积食,此时要及时地用新三星汤消食导滞,配合素食,坚持2~3天。日常保健可以一周一次,配合素食,能减轻脾胃的负担,有效地预防积食。
脾虚肺弱,容易咳嗽
孩子积食时,家长稍有疏忽,没有及时地消食,积食就会入里化热。孩子脾胃有积热,内热蒸腾,皮肤腠理大开,一吹风就会感受风寒二邪,导致风寒感冒。
在受寒的初期,孩子大多会出现手脚冰凉、脖子发凉、打寒战、起鸡皮疙瘩、打喷嚏、流清涕、拉肚子等症状。这时候,家长要及时地帮孩子驱寒,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病史的孩子,更要及时遏制感冒,否则一旦感冒,很容易就会诱发炎症症状,并且迁延难愈。如果家长对儿童护理不了解,可以咨询专业机构。买邻妈妈儿童保健护理课程,尊重婴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是根据孩子身体发展而设置。
入秋以后,一些脾虚的孩子在感冒以后还特别容易咳嗽。脾土生肺金,土不生金,孩子长期脾虚会导致肺虚。肺又是“娇脏”,喜润恶燥,但秋季气候干燥,燥邪耗损肺津,肺失濡润,肺阴受损就很容易引发咳嗽。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水湿不能气化,从而凝滞聚结成痰,上贮存于肺,就会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孩子咳嗽多半都是带痰的。
提高抵抗力,要健脾润肺
家长在顾护孩子时,控制消化是最重要的,积食时要及时地给孩子喝新三星汤,日常保健要一周一次。而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时,就要抓紧健脾,每周可以喝2~3天的新四神汤。到了秋季,除了要健脾,家长还要帮孩子润燥。秋季燥邪当令,燥邪最耗津液。孩子阴津不足,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干痒、口干舌燥、口舌生疮、流鼻血等症状;肠道失于濡养,糟粕内停就会出现大便干、羊屎便甚至便秘的情况。大便不通,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找上门。而燥邪伤肺,影响肺之宣降,肺失濡润也容易引发干咳、燥咳。
因此,家长要多给孩子吃润燥的食物,如沙参、玉竹、百合、石斛、雪梨等,每周可以安排孩子喝2~3天的秋柠饮。
有的宝妈初为人母,对于婴儿护理知识比较匮乏,可以选择一个专业机构辅助,比如擅长母婴行业的买邻妈妈婴幼儿照护课体系以“尊重”、“爱”为原则,促进宝宝健全体格、优秀品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