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智商,一直都是极受家长们关注的话题。
《天才儿童——科学培育儿童指南》一书中提出——高智商的儿童在5岁前就有迹象可循。
高智商的孩子在儿童期会通过“手”显示聪明的信号。
看孩子的手来判定智商高低可行吗?都有哪些特征呢?能不能通过锻炼孩子的手来保护和提高孩子的智商呢?
孩子智商高不高
为什么看“手”就知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双手会创造,大脑会思考。
手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孩子的智商高低,通过手就能看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表明,人的手部有100万根神经纤维,手与大脑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的智慧与手部的运动,两者协同合作,让人完成神经的运动。
加拿大外科医生彭菲尔德根据人体各部分神经元在人脑中所占的比例,绘制出了“彭菲尔德地图”。
左脑为运动区域地图,右脑为感觉区域地图。
从“大脑地图”中可以看出,手部占据了⅓的大脑运动区域,占据了¼的感觉区域。
也就是说,经常活动手指,能刺激三分之一的大脑区域,大脑把指令发送给手指时,也需要激活这些区域才能控制手和手指。
手指越灵活,越能完成高难度的工作,对大脑的要求也就越高。
在日常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婴儿时期,孩子最早被唤醒的身体部位就是手。
吃手、抓饭菜、玩玩具.....通过摸、碰、捏的方式感知事物,熟悉这个世界。
在这一系列的“动手”作用下,发生连锁反应,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连接,创建了负责脑信息传递的突触。
这就好比形成了一张高效无比的信息网,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大脑联网快,反应迅速,人自然也就越来越聪明。
所以说,聪明的大脑会在手上显示信号。
孩子手上有这三个“信号”
爸妈可以偷着笑了
《吸收的心智》一书中,意大利的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
没有手,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某个水准。但是如果有了手的话,智力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智商高低与否,手上会显示一些特征。如果你家孩子有这些特征,那就要恭喜你了。
①手指的灵活度
手指的灵活度,是孩子智商高低最直观的表现之一。
人类的手部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如果孩子手部的感知度敏感,能精准的拿起、抓住一些小东西,就能更好的感知它,了解新事物。
认识的新事物越多,积累的生活经验也就越来越丰富,孩子自然就越来越聪明了。
除此之外,通过手触摸和感知事物,能为孩子学习语言提供绝佳的机会。
边触摸边引导孩子说出名称、形容模样、大小等等,都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和语言发展能力,使孩子的大脑得到锻炼,智商越来越高。
②手指能做精细的动作
科学研究发现:
不同的手部动作,对大脑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当手做简单动作时,脑部血液流量增加10%;当手部做复杂动作时,脑部血液流量增加35%以上。
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精细动作能力,来判断孩子智商的高低!
研究发现,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6-12月:宝宝能完成拿、放、敲、扔、移、转、撕等精细动作。
1-2岁:宝宝能利用手指控制各种运动,如穿洞、翻书、推倒物体、叠塔等。
2-3岁:宝宝能灵活地玩拼图、贴纸贴、剪纸、玩橡皮泥等。
3-6岁:宝宝能剪出具体的形状、按照简单的图片画出相应的内容,练习写字等。
精细动作属于复杂的协调动作,受中枢神经、运动神经的共同支配。
完成精细动作,调动大脑发射指令,对大脑的控制区域产生强烈刺激,让大脑更加灵活,智商也就越来越高。
③孩子的动手能力
很多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搭积木、拼拼图、组装车的模型时,都十分快速且认真,这类的孩子往往智商就高。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还会表现出“拆家”的特质,他们总是很好奇手机和电视里的人是怎么来的,电脑是怎么打字的呢?
当某种新奇的想法在脑海里萌芽,下一步他们就要付诸行动了。
所以,家有“拆家娃”,我们可以购买一批旧的电器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手是人的第二大脑
做到这3点,孩子越来越聪明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精致的“破坏者”。如果让他们实现双手自由,那我们的家就会惨不忍睹,墙上有各种涂鸦、饭菜遍地、衣服到处乱飞.....
如果太过约束,不免会抑制大脑的发育。所以,我们要学会引导孩子。
①玩沙水,更好地感知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作者说道,我曾未见过不爱玩沙和水的孩子。
沙子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奇妙的玩具,它既是固态的,也是流动的,当沙子从孩子手中流走的时候,会让孩子感到神奇。
水冲击着孩子手部神经,能让孩子更直观地认识流动、液态。
当沙和水结合的时候,孩子可以把沙子捏成很多形状,更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在家开辟一个角落,专门给孩子玩沙水;没有的话,就带孩子出去玩吧!
②拼图游戏,让孩子去感受局部和整体
拼图游戏是一项需要极致安静的运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还能通过认知“局部”和“整体”去发展逻辑思维。
小拼图是“局部”,整个图案是“整体”。
只有脑海里具有“先拼什么,再拼什么”的思维能力,才能完成整个图案,非常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
③接触机器人编程,更好地发展思维
机器人编程分为两块,搭建和编程。
机器人编程是通过设计、搭建、组装、编写程序并通过编写好的程序运行机器人的科学启蒙教育。
搭建机器人是孩子手指灵活应用的最佳途径,是锻炼动手能力最好的方式之一。
搭建时,孩子的思维需要在虚实空间中来回转换,不停地刺激大脑。
在手与脑的共同运用下,孩子会越来越聪明。
学习机器人编程重在塑造“编程思维”,而不只是拼搭积木和编写代码。
编程思维能让孩子学会高效解决问题,对一个大问题进行分解、抽象、模式识别、算法,逐个击破。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有效的。
所以,学习机器人编程,能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写在最后:
孩子的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波动,也会随着年龄的发展不断改变。
智商的高低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即便孩子很聪明,但我们也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高智商”的标签,令孩子自满,停滞不前。
真正的天才是1%的天分和99%的努力,永远不要忽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这样孩子才能拥有一个相对精彩、稳定的人生。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