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8-19
关注

 

一个孩子的命运,就藏在妈妈的性格里。一个内心富足的妈妈,从不会喊口号,而是用信念和行动,带领孩子攀登向上,和孩子一起投身知识的海洋,捕捉生活的美好。

作者丨可乐妈
来源丨妈妈抱团(ID:mmbaotuan)

 

前段时间,无意间刷到了一部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二次》。

 

 

在第八集《立》中,一位名叫黄妹芳的中年妈妈,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2岁的黄妹芳,是一名在深圳打拼的流水线女工。

 

她出生于广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刚考上高中那一年,父亲就因病去世。

 

为了维持生计,高中一毕业,黄妹芳就远走他乡、外出打工。

 

如今,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她有了自己的孩子。

 

为了让即将升入初中的儿子能够继续留在深圳读书,黄妹芳决定通过考取本科文凭和社工资格证的方式“攒积分落户”。

 

对只有高中毕业、早已不再年轻的她而言,这着实是个艰巨的任务。

 

工作、学习、家务……黄妹芳的日子,每天都过得像在打仗:

“午休一小时,一刻钟回家,一刻钟烧饭,一刻钟吃饭,一刻钟原路返回。”

 

但即便如此,黄妹芳却很少露出疲惫、忧愁的神色。

 

相反,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笑着给丈夫打气,笑着跟儿子分享快乐。

 

 

她的努力、执着和乐观,不仅鼓舞了自己的家人,也感动了很多跟她一样挣扎向上的普通人。

 

记得在《母亲的影响力》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

 

其实,妈妈就是决定孩子一生的那个重要人物,她的一举一动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

 

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妈妈,正是孩子的一生之幸。

 

不放弃自我成长的妈妈

才能养出自觉主动的孩子

 

纪录片里,黄妹芳朗诵了一首朱自清的《匆匆》: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对她而言,这也正是自己生活的写照。

 

身为工人、母亲的黄妹芳,白天要在工厂里忙碌一整天,晚上回家后还要做家务、督促儿子做功课。

 

虽然生活忙碌,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每天晚上11点后,儿子和丈夫深深睡去,她都会一个人坐在昏暗的饭桌前。

 

在一部平板和一盏台灯的陪伴下,一边认真听着视频课程,一边默默记着笔记。

 

 

即便到了周末,她也经常要为了上课而奔波。

 

而她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

“我希望做我孩子的榜样,尽可能地给他最好的,能争取的就为他多争取。”

 

就这样,黄妹芳一步步从高中毕业,拿下大专文凭,又接连考了五次试,最终,成了一名山东大学的本科生。

 

渐渐地,调皮的儿子也深受感染。

 

有时候,看见妈妈玩手机,总会故意打趣道:

“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吗,怎么不继续学习了?”

 

每当这时,黄妹芳就会放下手机,跟儿子一起继续学习。

 

 

很多妈妈有了孩子后,就会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顾孩子。

 

可到头来,却发现,教育的成果并不那么甜美。

 

其实,相比妈妈对孩子做了什么,对一个孩子来说,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往往更为重要。

 

永不放弃自我成长,才是妈妈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爱。

 

记得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加油!妈妈》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情节:

 

吴越扮演的苏青原本是一个知名律师,但为了孩子,她最终选择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回归家庭。

 

没想到,大儿子却对她说:

“妈,不要为了我们委屈你自己,你还要当我们一辈子的榜样,你要继续闪闪发光。”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任务。

 

作为妈妈,如果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全部,就相当于将自己的成长任务转嫁到了孩子头上。

 

而一个负重累累的孩子,是注定没办法抵达终点的。

 

所以,与其站在孩子身后一味逼迫孩子,倒不如走到孩子的身边,跟他一起努力。

 

毕竟,没有什么是比以身作则更好的教育。

 

正能量满满的妈妈

才能养出幸福快乐的孩子

 

相信看了《人生第二次》后,每个人都会对黄妹芳爽朗的笑声印象深刻。

 

哪怕是最艰难的时刻,她也很少表露出崩溃的那一面。

 

2019年初,40岁的黄妹芳被落户窗口的工作人员告知,从今年起,每年要扣两分。

 

一想到辛辛苦苦积攒的分数要被扣掉,黄妹芳多少有些沮丧。

 

但很快,她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

“我再努力攒就好了!”

 

不仅如此,在生活中,黄妹芳也很少在儿子面前抱怨生活的艰辛。

 

她总是力所能及地给儿子制造惊喜:带儿子去吃他心心念念的汉堡、花9.9元为儿子团购一次击剑体验课……

 

在妈妈的影响下,儿子也变得格外乐观:

 

虽然生活拮据,但儿子的身上却没有大众印象中,寒门子弟所特有的那种自卑与敏感。

 

他喜欢跟妈妈开玩笑,用一两句俏皮话,逗得妈妈笑作一团;

 

他对击剑感兴趣,又不忍心看妈妈为他多花钱,所以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是拿着家里的晾衣杆自娱自乐……

 

 

这样的画面,总能让人想起作家莫言在散文《母亲》里所写的:

“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母亲的乐观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他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妈妈的笑容和坚韧,就是抚慰一个惴惴不安的孩子最好的武器。

 

那些生而不易的孩子,之所以能够笑对生活,绝非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因为妈妈像太阳一般源源不断散发着能量,温暖着他们的童年。

 

还记得苏州大学那个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残障学生李麟青吗?

 

 

他1岁时就被诊断为脑瘫。

 

他的妈妈张沁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整天埋怨上天的不公。

 

相反,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坚定地将儿子当正常孩子对待,积极地鼓励儿子追逐梦想。

 

由于脑损伤,李麟青没办法像别的孩子那样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四肢,更没办法到处游玩和出行。

 

但他却在妈妈的指引下,从书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本科、硕士到博士,虽然用了整整15年时间,他却始终甘之如饴。

 

李麟青告诉记者:

“如果命运偷袭你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击它,去逆袭它。博士毕业只是一个开始,从今天起,我要走向更加辽阔的天地。”

 

人生实苦,但有远见的妈妈都知道:

 

抱怨和焦虑,不仅改变不了生活的境况,还会让家人徒增烦恼。

 

倒不如用自己的正能量,点亮孩子的天空,让他们用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驱散现实的绝望。

 

情绪平和的妈妈

才能养出阳光自信的孩子

 

知乎问题“有一个脾气暴躁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下,不少网友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她给你再多的爱,你也没办法感激她。”

 

“每一次她发脾气,都更加坚定了我经济独立之后搬出去的决心。”

 

“当她说出伤人的话语的时候,能把她所有的好全部抹灭。”

 

 

记得曾在网上看过一个形象的比喻:

 

每个孩子都生活在一条小船上,妈妈每一次的情绪失控,都会给船体留下一个破洞,紧接着就会有海水慢慢涌入。

 

有的妈妈及时发现了问题,那孩子最多会被打湿鞋袜。

 

当时可能有点难受,但随着时间流逝,最终还是会慢慢好起来。

 

但有的妈妈,却对此熟视无睹,觉得只是几个小洞而已,没什么大不了。

 

可日复一日,漏洞越来越多,小船渐渐被海水淹没。

 

而船上的孩子却始终无法反抗和逃离。只能任由自己被害怕、无助、绝望一点点包裹,直到最后被海水溺死。

 

事实上,对孩子而言,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一位情绪平和的母亲,能够胜过所有的教科书。

 

在《人生第二次》中,有这么一个细节格外打动人心:

 

黄妹芳平时工作繁忙,只有假期才能带儿子出门放松一下。可没想到,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她却拉着儿子跟自己出去找工作。

 

儿子毕竟还小,脸上写满了“不乐意”,语气也冲了不少。

 

明明找工作也是为了配合儿子上学的事情,此刻却得不到儿子的理解。

 

如果遇上一般的妈妈,多少都会有些生气,但黄妹芳却始终耐心地跟儿子讲道理。

 

 

等儿子态度缓和后,还拿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请儿子吃汉堡,她笑着说:

“没有什么气,是一个汉堡消不掉的。”

 

就这样,一次即将爆发的“母子大战”瞬间平息了。

 

儿子的脸上恢复了往日的笑容,他兴冲冲地邀请母亲一起分享自己最爱的汉堡,母子俩又和好如初了。

 

 

如果妈妈性格暴躁、喜怒无常,那么孩子的内心也会充满不安全感,日后很难获得成功和幸福。

 

只有妈妈情绪稳定,孩子才能感觉到愉快、自信,发掘自己值得被爱的那一面。

 

并用温柔和善意去回馈别人的爱。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

“孩子仰望父母的脸,看到的是孩子自己。”

 

妈妈是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的引路人,跟孩子之间有着深深的羁绊。

 

而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根据妈妈的一言一行,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逐渐确定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妈妈什么性格,孩子什么命运。

 

想要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妈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不断成长、乐观向上,并且保持情绪稳定。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爱与包容中去经历、去挑战、去感受。

 

并在一路成长中,变成妈妈所期待的模样。

 

 

来源:六加一礼仪品格教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255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9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