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话说得好:
幼儿园和家庭如同一车两轮,
只有同向运转,
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只有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
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才能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家长又应该在哪些方面和教师建立共识呢?
1
阅读习惯
幼儿园里老师带着孩子读书讲故事,妙趣横生
家里却是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天下
没有家长的引导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2
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里老师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吃饭
回到家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缺少家庭配合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提高
3
坚强的品格
同样是摔倒了
老师鼓励孩子勇敢站起来
家长把责任归咎于地面
不经历挫折,孩子如何学会坚强
最新幼教资讯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4
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里老师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在家里家长担心孩子被欺负
限制甚至禁止孩子与伙伴玩耍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
怎么学会人际交往,适应社会
5
文明礼仪
老师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珍爱草木
家长却为了一张美照踩踏绿草
孩子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如何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
6
规则意识
老师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按时作息
家长却告诉孩子“晚一点没关系”
缺少家园共育
孩子的规则意识怎么树立
7
关爱与陪伴
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更需要家长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带给孩子的幸福感
是幼儿园和老师无法代替的
一味地排斥亲子任务
怎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最新幼教资讯新鲜送,敬请添加博爱人微信号491870101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
1. 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2. 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3. 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还有这些重要的意义
1.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图片来源:
2.能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
3.能跟孩子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4.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5.能尊重老师的付出
6.能真正能做到家园共育
来源:学前教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