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周期?
学习周期是指儿童从对事物的初步感知到能有效地自主应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根据不同情境,儿童在学习周期上的进步可能需要数天、数月,乃至数年。
学习周期包括五个阶段:感知、探索、习得、练习和概括。各个阶段相辅相成 (Bredekamp & Copple,1997;Epstein,2007;Robertson,2007),如下图所示
下表展示了雷蒙德在玩卡牌游戏时经历的学习周期各阶段。

在每个学习领域,包括审美、情感、认知、语言、健康和社会,儿童的学习都会经历一个从感知到探索,进而到习得、练习和概括的过程。每名儿童处于学习周期的哪个阶段,取决于他们各自的经验储备与理解能力,也取决于成人提供给他们的学习机会。因此,每名儿童在不同领域或各领域的不同方面,都可能处在学习周期的不同阶段。换言之,儿童在各个方面的学习进程不可能齐头并进。对于某些概念,儿童可能还处于感知或探索的阶段;但对于其他一些概念则可能已经处于习得、练习或概括阶段。
同理,在安排一组儿童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要切记每名儿童在学习周期上可能处在不同的阶段,会对不同的事项感兴趣。例如,在认识瓢虫的过程中,一名儿童可能还处在感知阶段,因为之前他还未曾接触过瓢虫。另一名儿童对瓢虫已有了初步的感知,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去对瓢虫进行探索。还有一名儿童之前接触过瓢虫,他想对这种昆虫有更多的了解,这名儿童对于瓢虫的学习则已经处于习得阶段。还有一名儿童对瓢虫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他想识别各种昆虫并到户外捕捉;还有一些儿童对瓢虫已经了解得很透彻了,他们已经开始将之前所学应用于更好地了解其他会飞的昆虫上,这些儿童在瓢虫的学习和认识方面已经处于概括阶段了。
为了适应儿童在学习上的差异性,教师的计划和教学必须具有灵活性,充分考虑学习周期的5个不同阶段。为此,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内容广泛的开放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儿童对最适合自己学习阶段的经验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同样在玩字谜游戏的几名儿童,或许有不同的游戏目的,有些是为了探索,有些是在练习,有些是为了其他目的。由于儿童需要有很多的学习机会才能在学习周期中进阶,因此重复开展某种活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此外,对于某项活动而言,无论儿童处于学习周期的哪个阶段,教师都必须为其提供支持。为此,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儿童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觉察自己的新想法;也需要一些时间去探索,才能过渡到习得环节。例如,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和探究花卉的儿童,要让他们立刻了解花卉是有困难的。儿童可能在感知阶段就会出现一些探索行为,也可能在接触到有关事物的信息之前才有一些探索行为。儿童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些提问(例如,“老师,这是什么?”或“这些水是怎么进到叶子里面去的?”)会给教师一些提示,说明儿童的学习已经开始进入习得阶段。当儿童开始基于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或描述某一现象,并对该现象有了一些基本理解时,这说明他们对于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有所准备。在习得阶段,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儿童通过操作表现自己的理解。经过一小段教学之后,儿童开始练习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之后会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最终,儿童会将在某一情境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概括并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在通常情况下,儿童的概括行为是自发的(例如,他们将在花园中看到的开花情景,概括并应用到他们看到的树枝上鲜花盛开的情景)。在有些情况下,教师会创造机会增加儿童的体验,促进儿童对已有经验的概括。
无论如何,教师要认识到,每名儿童的学习都无法在一次活动中从感知阶段进阶到概括阶段。因此,教师在全年的课程教学计划中,要确保为儿童安排丰富多样的活动。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综合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