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8-16
关注

随着安吉游戏走入人们的视野,其超越班级和年龄限制的游戏方式、以快乐为目的游戏氛围、良好的游戏效果受到了国内幼儿园的普遍关注,这种户外混龄的自主游戏形式也深得幼儿喜欢。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在混龄游戏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在现实情境中,教师自身对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认识不清晰,行为不自觉,常处于“高度控制”与“完全放手”的两极,严重影响其对幼儿户外混龄游戏的支持进而影响幼儿游戏体验与进展。
 

这不由得引发思考:

在幼儿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发挥教师的游戏支持作用才能充分提高幼儿的户外混龄自主游戏质量?

 

 

基于这种思考,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户外游戏场景来深入探讨一下~

 

 

 

场景一:

 

 

 

假设一下,
如果你在现场的话,看到了什么?
你能够理解和支持不同年龄段幼儿吗?

 

 

 

 

场景二:

 

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以上争执行为时,你该怎么做呢?

 

 

 

 

场景三:

 

发生在爬梯区的一段对话

 

教师:(对正在用梯子搭建攀爬支架的幼儿说)你把这个梯子放在这里你怎么下来呀?去,把那个板子拿过来,放到这个梯子的第二层。
幼儿:我知道啊!我本来就想着先把这个放在这里的!
教师:你知道呀!那你真聪明!
幼儿:(没回应,继续做自己的)

 

从上面这个对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分析原因-对幼儿游戏观察不到位

 
在以上案例中可看出,由于教师未能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驻足并观察幼儿的游戏、对幼儿当下的游戏状态、游戏意向等在未了解的状态下出手指导或支持,支持时机不适宜,且对于幼儿来讲无意义甚至产生了阻碍作用,导致教师出于“好心”支持幼儿游戏却办了坏事。

 

 

 

研究表明,通过参与户外混龄自主游戏,幼儿在与不同年龄段伙伴的交往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展现出高水平的社会成就,进而实现认知、能力、情感、社交等品质的全面发展。

 

而通过以上三个场景我们能够发现,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价值的发挥脱离不了教师的混龄观察、支持,教师既是共玩者、维护者,同时也是观察者。

 

混龄观察,把对每一个儿童的关注落地,成为现实。

 

 

 

 

 

幼儿园混龄观察的价值
图片

当你学会观察儿童、对其意义产生共鸣时,你会学到很多教育学和心理学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届时,你将不再信任快速的评估、测试和判断。儿童想要被观察,但不想被评判。


——罗里斯·马拉古齐

 

 

混龄观察能够:

 

✔倒逼教师去观察幼儿个别差异;

 

✔倒逼教师去分析全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

 

✔倒逼教师用不同的组织方式推动幼儿的个体化游戏和学习;

 

✔倒逼教师不能总用一贯的教学方式开展集体教学。

 

 

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全年龄段幼儿,细致观察与记录他们的探索和游戏活动,我们往往会看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这对于转变我们的儿童观、学习观、教学观,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混龄观察存在问题

 

 

尽管当前教师学习了各种观察评价行为的指标、看过了很多优秀案例、接受了很多场的培训,但是想要将“混龄观察”做好,依然很困难。

 

教师

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认识不足;
 
教师缺乏正确的混龄观察技巧和观察能力,未能对幼儿的游戏予以适当的支持;
 
越来越繁杂的检查和无处不在的评价,导致教师没有那么多心力面对幼儿。

 

 

园所

园所评价制度缺少对混龄观察的关注,使教师对幼儿混龄观察的支持无法可依;
 
市面上观察评价工具众多,但针对于混龄观察的工具寥寥无几;
......

 

研究表明,由于教师自身观察不足或观察能力的缺乏,导致了教师不能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进而不能对幼儿的游戏提供适当的支持,尤其在户外混龄自主条件下,游戏本身的开放性以及混龄游戏的互动性、层次性和复杂性,加大了教师观察的复杂度与难度,使部分教师的观察容易流于一种形式。因此,亟需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

 

 

 

那么,教师观察能力到底该如何提升呢?

 

 

01

观察/判断

 

我观察到了什么?幼儿在干什么?

 

对许多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常常会遇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观察幼儿的行为,往往会造成老师一直在看,却什么也没看到的现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早规划早设计,结合日常工作进行观察。

 

例如:

*收集家访信息

*主题预设内容 

*学期工作计划

*特殊班本活动

 

 

02

记录/摄入

 

如何结合日常工作开展观察记录,把评价融入一日生活课程呢?

 

教师可以通过笔、纸、手机、相机、录音笔、ipad等便携式材料进行记录。要始终带着兴趣与职业敏感度去有目的的观察并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记录幼儿的时候,可以直接拍照,但尽量不要把设备拿在手上直接使用,它会让老师分心,视线会有意无意的过多关注在手机上的视频区域。


建议老师可以采用一旁架设机器摄入记录,自己还是去用眼睛观察,这样老师观察视角广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03

评价分析/价值判断

 

思考:如何评价幼儿正在做的事情对于他/她的学习与发展有什么价值?他/她可以从中获得什么经验?

 

适当运用适当的心理学知识和教师专业能力,从以下几大方面做出意义分析或价值判断:

 

 

(1)

健康与体能

例如:从亮亮的健康与体能的动作发展上来看,他在上下楼梯时双脚能灵活交替,在这个动作发展当中他的平衡能力,还有他的双脚交替、手脚协调的表现上,也能够看到他的运动发展是在逐步提升的。

 

 

 

(2)

自我与社会性

例如:小姑娘妮妮和小圆,主动地去帮助小男孩亮亮,它是有一点主动交往的一些技巧在里面的,能帮助一些自己比较弱的朋友,两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强。

 

 

 

 

(3)

语言与交流

例如:在亮亮马上就要成功了的时候,妮妮和小圆会有一些“加油”、“马上就要到”、“你自己试试看”的鼓励性话语,这是很符合情景的,就真的像一个小老师一样,然后这些语言同时也感染到了亮亮。

 

 

 

(4)

习惯与自理

例如:从一开始亮亮对这个玩法的不熟练、不熟悉,到后续他自己通过不停地在朋友的帮助下,然后到最后自己的理一下, 最终成功玩到了游戏。这个活动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亮亮能够通过自己的不停地努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不气馁,能够在朋友的帮助下,经过尝试、不轻易放弃,直至到最后任务的完成,这一点是一个孩子的做事专注和坚持性。

 

 

 

04

支持引导/行为反思

 

在观察和评价之后,教师还应当针对幼儿提供支持策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包括: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我要不要介入?”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能不能自己解决?”
“我要怎么去支持?”

 

通过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支持引导、对自身行动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提高自己与幼儿互动的能力,提高自己解读幼儿、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能力。

 

 

来源:糖球儿幼教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317
0
0
分享
评论
(0)
0.0402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