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8-12
关注

家,在所有人眼中应该都是一个温暖的字眼。
 
我们在家中生活,在家中学习,在家中成长。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决定了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
 
俗话说,好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是成功的,有些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正在慢慢毁掉一个孩子。
 
尤其是这几种家庭,最容易培育出不幸的孩子。

 

第一种
溺爱孩子的家庭
 
10岁的孩子,在大家心里是什么样子?
 
是读三四年级,整天为了学习和作业发愁的小学生?是多动贪玩,整天和家长斗智斗勇,像一个闲不下来的泼猴?还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家人师长面前都活泼天真的乖孩子?
 
而在上海闵行,一个10岁的男孩颠覆了我们对这个年纪孩子的认知。
 
只因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他竟然举起菜刀,扬言要砍杀检测人员!
 
时间转回7月10号,上海闵行区核酸检测现场,一个10岁的男孩正骑着平衡车去做核酸。
 
到了地方,男孩也不下来,执意站在平衡车上,摇摇晃晃地做核酸。
 
站在平衡车上做核酸,一方面增加了志愿者的采集难度,另一方面做核酸的志愿者担心会戳伤喉咙或是导致其他危险,多次劝说让他下车,却没想到,这一劝,可捅了马蜂窝。
男孩被激怒了,他返回家中,拿出一把菜刀直接奔向防疫人员,嘴里还喊着:“我今天必须砍死他,没有人可以阻止我!”
 
好在菜刀被防疫人员及时夺下,没造成人员伤亡。
 
见男孩被控制住,一旁的路人叫他爷爷奶奶赶紧把孩子带回去,别再出事。
 
结果男孩看到路人来劝,调转矛头,挥着拳头冲上去又试图殴打路人:“我砍的就是你!就是要打死你!”
 
接着被再次按倒,他依然没有悔改之意,开始躺在地上撒泼,口无遮拦地说脏话。
 
事情发展到现在,男孩的所作所为已经已经够过分了吧,但更让我目瞪口呆的还是这个男孩家长们的操作。
 
闹剧发生时,男孩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全部在场,却没一个人站出来劝说、阻止。
 
父母全程在旁边无动于衷,妈妈就站在一旁淡定地看手机,手机被儿子拍掉了,没关系,捡起来继续看,爸爸叉着腰站在一旁,看着像个局外人。
 
而早在男孩第一次亮出菜刀时,奶奶就偏头从刀下走过,熟视无睹。
 
遭孙子辱骂,又挨了一巴掌的爷爷,也没有丝毫恼怒,好似习以为常。在看到这孩子被志愿者摁倒在地时,还站出来怒斥志愿者:你们不要再刺激他了!他有毛病了怎么办!
一家五口,四个大人,对着这个暴戾发狂要举刀杀人的男孩没有一个制止的举动,没有一句劝阻教育之言,我看到的只有纵容和百依百顺。
 
家长无底线、无原则的溺爱,看得令人生怖。
 
这样的教育之下,这个男孩震惊众人的所作所为好像都得到了解释。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养出一个逆子,对他百依百顺就够了。”
 
真正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外物,就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且没有节制的溺爱。

 

第二种
父母缺席的家庭
 
前一段时间,有一段几秒钟的视频震惊全网。
 
在一个很平常的夜晚,一段很普通的马路上,一辆三轮车正在过马路。
 
 
可能听到了摩托车巨大的轰鸣声,三轮车减速停下来想要让行。
 
却没想到,急速行驶的摩托车没有任何刹车的迹象,直接高速向三轮车撞了上去。
 
巨大的冲击力把三轮车撞飞出去,三轮车被撞出13米远,车主没等到救护车就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摩托车的驾驶者吴某,竟然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
 
按照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才能考驾照。
 
吴某不仅无证驾驶,为寻求刺激还严重超速,摩托车时速达到超过了限速标志标明的速度60%以上。
 
是什么让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胆大包天到如此地步,以至于酿成大祸呢?
 
警方走访调查后发现,吴某父母常年在外忙于工作,吴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由于疏于管教,吴某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后来认识了不少狐朋狗友,经常三人一群两人一党的深夜约出来在街上游荡,骑摩托车寻求刺激,有时还会做一些违法勾当。
 
甚至在2021年的4月份,他曾因为拉车门盗窃被公安机关处理过。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可没有父母教育的孩子怎么办呢?
 
他才15岁呀,父母的缺席,家庭教育的缺失让一个本应该坐在初中课堂上为未来拼搏的少年,变成了这个样子。
为了挣钱,对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顾,真的值得吗?
 
此案的判决书里,法官向吴某的父母发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家庭教育指导令有效期一年,责令吴某的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尽到监护义务,让未成年人接受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家庭教育。
 
但,我只想问,此时的教育还来得及吗?
 
孩子的秉性已经铸成,缺失的爱与教育也早就无法弥补。
 
野蛮生长,有时并不是一个褒义的词汇,它意味着在孩子的成长里,教育的失责。
 
而后果,这场悲剧亲眼可见。
 

 

第三种
控制欲太强的家庭
 
有的孩子出生后,在父母的教育下长大成人,展翅高飞;而有的孩子即使已经成年了,还被牢牢地栓在母亲的脐带上,动弹不得。
 
前一阵子,一个女孩的遭遇让全网愤怒不已。
 
上海海事大学的一名女研究生在宿舍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令人惊讶的是,她选择自缢的水龙头离地面还不到一米,她只要稍微起来一点,只要有一丝生存欲,就可以得救。
 
她的人生到底遭遇了什么,以至于会对生活如此绝望呢?
 
这女孩的名字叫杨元元,一个被母亲剪断翅膀的女孩。
 
高考填志愿,向往外面世界的她有个理想,就是去大连海事大学。母亲说不行,因为“路途远,花费太高”,逼她读了离家近的武汉大学。
 
杨元元读到大三,母亲厂区宿舍楼搬迁,很多人花了三万五搬进了新房,母亲觉得贵,就住进了女儿的寝室。在不足一米二的单人床上,母女俩睡了两年。
 
大学毕业后,她考上了湖北县城里的公务员,母亲不准她去,因为“高材生去小县城太丢脸”。
 
西北大学给她发了面试通知——211大学教职,结果母亲又是一盆冷水泼过来,非说这是骗子,而且离家又远,不让去。
 
30岁的时候,因为母亲喜欢上海,她努力考上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被录取后,杨元元以为自己终于解脱了。
 
当时弟弟在北京念博士,提出要把母亲接走,但母亲拒绝了,她偏要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于是新生入学,母亲再一次住进了杨元元的寝室。
 
室友受不了,一个个申请转宿或者直接搬走。
 
到这时,杨元元终于崩溃了,选择了离开。
 
这一件件一桩桩,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着都压抑不已,不要说身在其中的那个女孩了。
 
母亲以爱为名的控制让她一举一动,皆不由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已经喘不过气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小欢喜》。
 
剧中有一个好学生乔英子,她的母亲为了让英子能上北大,牺牲自己的生活,亲力亲为地包办英子的一切生活,并极力反对英子考喜欢的大学和专业,长期的控制下让英子情绪崩溃想要跳河。
而面对英子跳河,她的母亲却仍很是不解“妈妈都是想为你好啊”。
 
为你好,可能是世界上孩子和父母最深的矛盾。
 
父母的“为你好”代表了孩子的一举一动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长期处在这种环境,孩子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只会在这种控制下窒息。

 

美国家庭养育专家珍妮·艾里姆曾说: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家长可以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
 
家长可以适当放手,但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之路;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选择,但不要越俎代庖地做决定。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家长,要选择合适的爱与教育,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共勉!
来源:六加一礼仪品格教育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56
0
0
分享
评论
(0)
0.0560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