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8-10
关注

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效仿对象。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其实会影响三代人。

 

有人说,每个青春期男孩,和父亲都有一战。

 

邻居家的儿子自从上了初中,和爸爸的关系就急转直下。父子俩一言不合,就能吵起来。

 

爸爸越是严厉管教,儿子越是倔强不肯低头。

 

妈妈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爸爸一直是他的偶像,怎么突然就成‘仇人’了?”

 

春期是男孩人生的关键期。

 

如果父亲在家里扮演的是严父的角色,经常责骂、惩罚孩子,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他一定会主动逃离、疏远父亲。

 

 01 
家有男孩,父亲一定要“慈”

 

综艺节目《你好爸爸》曾经采访过100多位父亲,他们有明星,也有普通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歌手蔡国庆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严厉有余,慈爱不够。”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只有严厉的管教和责骂。只要他和别的孩子起了争执,父亲二话不说,上来就是批评或者揍他。

 

他暗暗告诉自己:我以后一定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小孩。

 

后来,他要当父亲了,特意告诉自己的父亲:“爸爸,我也要做爸爸了,但我一定不做你这样的爸爸。”

 

父亲瞪着他,没有说话。

 

有个男人,到了中年还无法和父亲和解。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被父亲严厉管教的日子,依然会忍不住流泪。

 

“只要不听话就会打我。”

“做错事就要挨打。”

“动不动教育我的方式,都是用武力来解决。”

……

 

 

被打怕了,他选择成年后离父亲远远的。不是必须联络,就不联络。

 

小时候的创伤,真的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而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治愈。

 

其实,这些父亲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并不是。

 

他们明明那么爱孩子,却用错了表达方式。

 

很多父亲都有一个认识误区:对儿子,只有严厉管教,才能让他成才。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心理专家李玫瑾提出过:

 

其实最好的教育模式,是严母慈父。父亲要慈,特别重要。如果父亲讲理的话,孩子就觉得天是有人撑着的。

 

 

尤其是男孩,小时候父亲的严厉可能看不出来后果,但是到了青春期,当男孩开始变得有力量,他会选择疏远和逃离父亲。

 

青春期,恰恰是男孩最需要父亲的时候。

 

心理学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男孩,更容易产生暴力倾向,在校成绩不佳,而且到了青春期,更可能加入不良团伙。

 

 02 
3个阶段,3种养法

 

育儿专家认为,在男孩的不同成长阶段,父亲扮演的角色也要有所不同。

 

1188
0
0
分享
评论
(0)
0.0399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