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中国幼教网
vip1
发布时间:2022-08-04
关注

最近,听一位父亲这样抱怨自己的女儿:“女儿上高三了,越大越不听话,啥事都和我对着干。”

 

这话可能会引起很多父母的共鸣。似乎有青春期儿女的家庭,子女都和父母不太对付。父母都感觉很头疼,觉得不太懂自己的孩子了,也没有办法与他们亲近和沟通了。

 

不仅如此,父母稍有不慎,孩子就容易“炸毛”,父母觉得走不到他们内心世界里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视角,从孩子的角度看与父母的相处,感受也就完全不同了。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这样埋怨自己的父亲:

 

  • 我爸永远对我不满,一直打击挑剔我。我考试考个90,他批评我为什么不能考100。我要真考了100吧,他又觉得是因为题目太简单了。

     

  • 我们经常相互讽刺,他说我不好,我就讽刺他。所以家里面一直是相互讥讽的声音。

     

  • 很多时候我选择不理他,和他冷战,他要不和我说话我就一直不理他。

……

 

女儿还说,很多时候,父亲想和自己谈谈,可是一和他说话,总会不知不觉地又吵起来了。她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她,只知道数落自己,就连自己感冒发烧,父亲也根本不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反而埋怨她不会照顾自己。

 

听了这个女孩的讲述,很多人会认为这个父亲真是有很多问题,这真是一对合不来的父女冤家。

 

 2 

争吵背后

 

然而,在维持家庭系统平衡的过程中,争吵是有功能的。

 

女儿的母亲是一个不怎么暴露和表达情绪的人,也比较沉默,无论家里发生什么事情,妈妈似乎一直是一副置身事外、情绪稳定的样子。而且她也是个女强人,经常需要出差,比较少顾家。

 

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下,父女之间的“相爱相杀”就变得很有意义了。

 

首先,家庭中很多积攒的情绪,是通过父女间的相互讽刺或战争来释放的。

 

家庭系统为了维持稳定,孩子和爸爸就会显得情绪非常外露,使家庭情绪得到舒展。而母亲在中间的调和作用,在三人之间构成了一种平衡。

 

其次,这位父亲可能需要争吵。

 

争吵可以帮助释放一些情绪,比如对妻子经常不在家的愤怒。对妻子发泄愤怒是有很多风险的,比如影响夫妻关系,或者影响经济地位,等等。但是,让女儿承接这部分愤怒,可能就安全得多。

 

另外,这位父亲可能在职场和外部环境中不顺利,所以内心渴望权力,回到家就对女儿滥用教育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在情感上是弱者,无意识让女儿承担了他的心理压力和情绪,而女儿则无意识承担了家庭系统的缓冲作用。

 

 3 

争吵的背后是爱

 

然而,这样的关系中有很多的纠结,是有很深的动力在的。

 

首先,女儿的争吵中藏着很多对父亲的关注。

 

相比和母亲的关系,女孩与父亲关系更加紧密,所以会更容易产生矛盾。正因为女儿爱父亲,所以她的伤心、烦恼都是指向父亲的。


她爱父亲,却不知道怎么爱,而父女之间性格的相似,说明了父亲的缺点也是她自己的缺点,她不喜欢父亲也正意味着不喜欢自己。

 

其次,攻击的背后可能是接近的愿望。

 

如果女儿真正想把父亲推开,就会不在乎他说什么。而女儿攻击父亲的潜意识语言就是想跟父亲亲近一点。

 

另外,父女之间的矛盾可能是一种“反向作用”。

 

心理学上说的“反向作用”,是指攻击背后潜藏着喜欢,但是却用攻击的方式来表达。

 

在这个家庭里,更多体现家庭关系的是爸爸和女儿。所以,女儿往往产生“替母”作用,两个人在心理层面上会更像夫妻关系,而不是父女。

 

所以,潜意识层面,女儿会选择“撇清”关系,不喜欢父亲,这往往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而父亲对她的刻薄,也有可能是刻意地破坏亲密感,保持距离。

 

所以,女儿与父亲在关系上的问题,其实是依恋的另外一面,对家庭关系有重要的平衡作用。

 

如果女儿能够意识到,争吵的背后深藏着爱,或许内心就会释怀不少。

 

 4 

更好的平衡关系

 

更深一点去看这个问题。

 

女儿一直觉得父亲不喜欢她,真的是这样吗?

 

母亲在女儿婴儿时期可能没有充分照顾她,所以关系比较疏远。母亲的缺席会影响孩子亲密依恋的发展,孩子在亲密的关系里面容易没有安全感,容易跟亲密的人产生隔阂。

 

因此,她可能希望从父亲那里得到亲密感和依恋。但父亲往往不能很好承担这样的角色。于是,孩子就会感觉挫败,慢慢固化对父亲的愤怒,长大以后也会无意识地觉得父亲不喜欢她。

 

比如说,女儿内心建构了一个真实:爸爸不关心她,生病了都不知道关心她的身体。而父亲说“你看你这么大的人,连照顾自己都不会”这样的话,往往是心疼,而不是讽刺。

 

所以,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往往是对父亲的依恋不能满足所致。

 

那么,女儿和爸爸形成既相互冲突又彼此依赖的关系,该怎么化解矛盾呢?

 

问题的关键首先在母亲。如果女孩从小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少,没有形成安全的亲密依恋,妈妈应该补偿女儿的亲密需求,多陪伴女儿。

 

其实,女儿应该学会管理自我,用成人的心态去和父母相处。

 

如果她永远觉得自己是孩子,爸爸应该来照顾她,就会有很多不满、认为爸爸没有照顾自己。但是,如果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期待从父亲那里得到期待的关心和依恋,或许就会少了很多抱怨。

 

如果每个家庭能够意识到,矛盾的背后是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依恋和爱,而相处的过程需要更多的觉察和智慧,那么,很多家庭矛盾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声明: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info@chinayoujiao.com

 

1148
0
0
分享
评论
(0)
0.045278s